芜湖菜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鸠帮菜

概括是形成较晚的一支菜系。菜品口味有淡有重,有咸有甜。风味多样,不单一。

鸠帮菜是近代新徽菜代表。受本地徽菜和淮扬菜影响而形成的菜系,是清朝江南官宦人家青睐的菜系

徽菜影响鲁、 川、 粤、 闽、 苏、 浙、湘、 徽 是中国古代八大菜系 其中

"富商之称雄者,江南首推新安"。自唐代以后,历代都有"无徽不成镇"之说,可见古代安徽商业之发达,商贾之众多。随着安徽商人出外经商,徽菜也普及各地,在江浙一带及武汉、洛阳、广州、山东、北京、陕西等地均有徽菜馆,尤以上海最多,而且是最早进入上海的异地风味,其经营的"馄饨鸭"和"大血汤","煨海参"等安徽菜式曾风靡上海滩。

徽菜是由皖南、沿江和沿淮三种地方风味所构成。皖南徽菜是安徽菜的主要代表,它起源于黄山麓下的歙县(古徽州)。后来,由于新安江畔的屯溪小镇成为"祁红"、"屯绿"等名茶和徽墨、歙砚等土特产品的集散中心,商业兴起,饮食业发达,徽菜也随之转移到了屯溪,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徽菜以烹制山珍野味而著称。

徽菜三大派别之一

据《徽州府志》记载,早在南宋间,用皖南山区特产"沙地马蹄鳖,雪天牛尾狸"做菜已闻名各地。沿江菜以芜湖、安庆地区为代表,以后传到合肥地区,它以烹调河鲜、家禽见长,其烟熏技术别具一格。沿淮菜,主要由蚌埠、宿县、阜阳地地方风味构成。

安徽菜的主要特点:烹调方法上擅长烧、炖、蒸,而爆、炒菜少,重油、重色,重火功。主要名菜有"火腿炖甲鱼","红烧果子狸"、"腌鲜桂鱼"、"无为熏鸭"、"符离集烧鸡"、"问政笋"、"黄山炖鸽"等上百种。

淮扬菜影响在八大菜系同光辉的时候,淮扬菜在潜移默化的扩大着自己的领地

淮扬菜与鲁菜、川菜、粤菜并称为中国四大菜系,淮扬菜,始于春秋,兴于隋唐,盛于明清,素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美誉。许多标志性事件的宴会都是淮扬菜唱主角: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首次盛宴、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大庆宴会、2002年江总书记宴请美国总统乔治·布什等,都是以淮扬菜为主。

淮扬菜系是淮安、扬州、镇江三地风味菜的总称;“淮”是以淮菜为代表,淮扬菜系中又以扬州菜为代表。淮扬菜系形成于明清,而尤以清时为盛。在明清以前,淮安、扬州都是全国有名的大都市,都有各自的饮食文化传统。而淮菜在隋唐之际便已是驰誉神州的中国四大古典菜系之一。明清以后,淮菜和扬菜开始相互渗透、逐渐融合,并糅合南北风味于一炉,从而形成了统一的菜系。

清朝末年,李鸿章将镇江米市迁移到芜湖,众多米商也随之而来,他们带来的决不仅仅是大米,还有就是淮扬菜文化。

芜湖地处安徽腹地,交通中心,南北枢纽,本来就是徽菜文化的承接处,兼容安徽南北风味,什么菜都有,成为中国米市之后的芜湖,将淮扬菜有机的和徽菜结合,形成了拥有一定特色的鸠帮菜。

鸠帮菜兴盛于清朝末年,因为清朝的徽商为安徽带来了很多文化的飞跃,其中就包括饮食文化。然而,鸠帮菜短短的生存寿命,却消亡在民国初年。民国时,上海成为全国商业中心,迎接八面来客,也迎接着不同的饮食风味,上海人为了适应全国的各大菜系和五湖四海的各类人群的口味,创造了中国最年轻的一只菜系——本帮菜。

鸠帮菜主要菜品

鸠帮菜主要代表菜有“咸水鸭子”“芜湖红皮烤鸭”“小笼汤包”“蟹黄汤包”“ 蛋黄素鹅卷”“卤羊膏”“糖醋鱼”等一系列代表菜品,形成了一“耿福兴”“同庆楼(已消亡)”“马义兴”等一批代表的百年老店。

由于历史原因,同庆楼现移居合肥,但是菜肴的风格已经不是真正的芜湖菜了。

今天,时代继续发展,地域已经不成限制,鸠帮菜将继续结合各地方更多菜品,巩固新徽菜的代表地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