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舒頔
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回澜初中,萧山中学的一位好学生,品学兼优
曾获2007年度杭州市级三好学生.回澜初中2007年度<成长文学社>副社长: 李舒頔
优秀作文:
1萧山日报
那一片天
2006年08月06日 00:00:00
回澜初中李舒頔
母育子在先,子视母为天。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题记
记不清有多少次了,但每次心都是暖暖的。
那天出校门的时候,正淅淅沥沥地下着秋雨,雨中夹杂着风,不大,却冷得刺骨。
正巧今天爸爸不在,“妈妈应该会来接我的吧!”我心里想,不出所料,刚走了没几步,一辆自行车穿过马路,来到我面前,“快上来,别淋坏了!”妈妈穿着雨衣喊。我紧跑几步,跳上后车架,只听妈妈说:“快躲进来。”我掀了一下雨衣,说:“不行,这雨衣装不下我们俩了,我进去只能往里面灌风。”“快进来吧,外面的风刺骨呢。”我知道我拗不过妈妈,不进去,她肯定会脱下雨衣给我,只好低了头钻进去。
里面真暖和,看不到外面,只能从地面上判断外面的情况,过马路,拐弯了,上坡了,好久不曾有过这种感觉了。小时候早上没带伞,天气突变赶上下雨的话,妈妈来接我,就像现在这样,母女俩在一件雨衣里,只感到车子的晃动,却不必担心摔倒。听到外面的雨声,自己和妈妈的呼吸声,只觉得心是舒坦的,轻松的,靠在妈妈的背上,热乎乎的,虽然没有爸爸的背那么宽,那么厚,但却依旧为我撑起那一片天。
雨依旧下着,我们已经到家了,望着妈妈被雨打湿的头发,心中泛起一阵感动,突然有种想哭的感觉,其中夹杂着浓浓的亲情和幸福。
搏风击浪,扬帆渡舸,妈妈似一位向导,牵着我走过十多年的人生路。
妈妈啊!您包容了我的一切:痛苦、快乐,苦水,泪水。您全身心地保护着我,疼爱着我,却从不索取什么。
妈妈啊!您给了我生命,又承担着教育我的责任,我在您的庇护下快乐地、无比幸福地成长……
无声的诉说
115班李舒頔
(发表于2006年6月5日《萧山日报》)
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作为十朝都城的南京,隐隐约约中,它透露出十足的王气和尊贵,却依旧掩盖不了那令人胆寒的血雨腥风。
当我怀着异常沉重的心情踏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时,第一眼看到的便是那巨大而醒目的“300000”,它让每一个来这里的人都深深震撼。广场中央的和平大钟,在告诫人们,要共同祈祷世界和平……
有这样一条路,上面是众多受害人的姓名和他们的脚印。那一个个不完整的脚印,一次次撞击着我的灵魂;有这样一堵墙,上面有3000个受害人的姓名,密密匝匝地排列在一起,模糊了我的双眼。据说,有一些受害人的后辈们每年都来祭拜,抚摸着墙上亲人的名字,悲伤地落泪;有这样一尊塑像,是她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让世人认清了南京大屠杀的真相,让日本侵略者在铁证面前低下了头。她,张纯如,一位年仅36岁的年轻女记者,一位值得尊敬的女性。
最令我触目惊心的是在当年的万人坑遗址上建起的一座陈列馆,只看见许多人的骨骼,完整的,不完整的;整齐的,凌乱的。一副,两副,许多副,一层,两层,许多层。我无法透过一副骨架,拼凑起一个完整的、有血有肉的人,但我能想象得出,那些木然地甚至欣喜若狂地挥舞着铁锹,用泥土涂抹这幅画的所谓“人”,他们,挥动着罪恶臂膀的他们,还能被称为“人”?我有一丝害怕,可取而代之的是满腔的愤怒,他们为什么要杀我们的同胞?为什么没有人去阻止,为什么他们杀了人以后还不敢承认?为什么?无数个为什么,我在深思……
南京是一座太过悲凉,太过沉重的城市。南京有一段令人愤慨,令人铭记的历史。
2回澜初中初一学生师德征文选编
伴 着 朝 霞 同 行
——记我的班主任王老师
清晨,太阳缓缓地从地平线上升起,霞光万道,给整个大地镀上了一层金色,它唤醒了沉睡中的露珠、花朵、校园、人们……新的一天开始了。
今天是新学期正式上课的第一天,我抑制不住心里的兴奋和激动早早地起了床,洗脸、刷牙、吃早餐,一切准备停当,六点三十刚过,我就在晨风中急急地出发了。
一路上,我一直想着,新的学校、新的同学、新的老师、新的学习生活,一切都是新的,我心里美美的,一种期待,一种憧憬。路也好像变得特别短,感觉一会儿就到了学校。
走进校园,我下意识地看了看表,六点四十,还这么早!我一定是第一个吧,我猜想着已到了教室门口。咦,门开着,莫非还有比我更早的?只见一个中等个儿,头发微卷,正在不停忙碌的身影,哦,这不是我们的班主任——王老师吗!我心里一阵感动,原来王老师比我还早呢,看着窗明几净的教室,整齐的课桌,我明白了,为了我们能有一个整洁的学习环境,王老师早早地就准备好了一切。
渐渐地同学们陆陆续续地走进了教室,有序的开始了早读……王老师也开始为第一节课 -----科学课作准备了,讲台上一只只烧杯、试管、试管架、还有玻璃棒、酒精灯,样样具全,王老师正小心翼翼地檫拭着这些器皿,像似对待一件件罕见的宝贝,那么细致,那么认真,那么一丝不苟!……
二十分钟的早读很快就结束了,王老师开始逐个地检查我们的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对于完成好的同学,王老师及时进行表扬,充分肯定,而对于没有完成作业的同学,王老师则是耐心地了解情况,分析原因,鼓励他们要有信心,从一点一滴做起……..
“铃———”第一节课的铃声响了,王老师精神饱满的走进教室,一缕朝霞不知何时已悄悄射进教室,那么明亮,那么璀璨……
初一(15)班 李舒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