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
jisuanji fuzhu yuyan jiaoxue
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简称CALL。计算机按照人们事先安排的语言教学计划和内容进行课堂教学和辅助课外操练1955年左右(计算机诞生后约10年),开始有人探讨如何把计算机用于教育。1958年前后,计算机开始进入大学理工科课堂1965年后,计算机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开始被人们承认,计算机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即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 CAI)也成了热门课题目前,全世界已有许多包括语言教学在内的 CAI系统,其中著名的有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 PLATO系统、斯坦福大学的社会科学中数学问题研究所的系统以及梅特公司开发的TICCIT系统PLATO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CAI系统,仅在伊利诺伊州,就可以容纳上千人同时上课。根据1980年 PLATO的课程表,它共可教授汉、英、法、俄、希腊、拉丁、西班牙及世界语等8种语言斯坦福大学的系统则可利用电话线把 CAI的教材送向美国全国许多地方,其中包括若干种大学外语课程。TICCIT是一个中型系统,一般可允许100个学生同时使用。这一系统的开发得到美国一所在CALL方面颇为出名的杨伯翰大学的合作,包括一系列为小型学院外语系开发的语言课程。
美国的语言教学在第一次世纪大战前后,主要采用传统的“教授语法加翻译”的方式,培养读和写的能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则因录音机的使用,听说方式应运而生,各地学校设置了语言实验室。由于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这些边缘学科的发展,人们对语言交际有了更多的了解,在外语教学中更加强调人际的语言交际本领以及其心理、文化基础。于是计算机就成为一种非常合适的语言教学的培训工具。
CALL可以分成4种类型:①讲授型,②操练型,③模拟型,④工具型。讲授型是指由计算机向学生提供讲授的教材,学生通过计算机显示屏上显示的课文(也许还加上计算机所放出的语声解释)进行学习。操练型是指由计算机向学生提供各种练习题,学生即时回答,计算机作出评价,并决定学生是复习前一课文,还是学习下一课。模拟型是利用计算机的动画、语声,或与录像技术相结合,通过逼真地模拟人们日常生活的实际情景,让学生在这种环境的刺激、诱导下作出恰当的言语反应。以上3种计算机软件都叫做课件。而工具型软件与上述3种完全不同,它不是面向学生,而是面向教师,一般指由计算机给语言教师的教学或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智力工具。它可以分成两类一是为教师编制上述3种课件提供特殊的程序设计语言,称为编著语言。二是能给教师起智力助手作用的软件,例如,帮助教师自动地编制索引,统计词汇,分析句型,或是拟出各类试题等等。目前还有一种帮助教师对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分析的软件,也归入这一类,称为测试研究。
由运行课件所形成的CALL环境,在教育学方面一般具有以下4个优点:①自定步调学生的学习能力自然地决定了课件运行即课程进行的速度,可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②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计算机不表露任何情感,永远是耐心、细致地诱导、鼓励学生,达到预期的效果。③课件可以吸收多位专家、教师的经验。④便于教学资料的积累和学生档案的保存。
工具型软件的优点是能提高教师备课、教学、研究等活动的效率,使他们把精力集中到更有创造性的方面去。
CALL课件的典型工作过程如下①计算机把信息,如课文、语法说明等,通过显示器等设备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阅读、学习;②计算机根据所显现的教材,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作为练习,并等待回答;③学生使用键盘等输入设备回答问题,计算机对答案作出“正”或“误”等判断;④如果答案为“误”,计算机指示学生重做,或重学原先课程;如果答案为“正”,计算机就会给以某种鼓励,并转入下一步的练习或学习新的课文。
体现上述功能的课件,是语言学家、语言教师、心理学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