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瑔
杨文瑔(1905~1973),又名文泉,四川省兴文县玉屏乡人。中国国民党党员,国军陆军中将。黄埔军校第二期辎重科毕业,中央训练团将官班毕业。黄埔军校毕业后因成绩优异留校担任第三、四期学生队区队长,参加两次东征和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排、连、营长,第二十二师第六十五团中校团附。在北伐军进攻河南驻马店战斗中,因冲锋在前勇克敌据点,得到陈诚赏识,后经陈推荐,调任蒋介石侍从室参谋。(其中:1929年起任中央教导总队中校连长,中央教导总队第一师第一团三营营长,第五军副官处长等职)。
1932年2月,在上海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任第五军第八十七师副官处长(第五军:下辖二个德械师,是当时中国最精锐的部队。军长兼第八十七师师长:张治中),得到立即开赴上海增援第十九路军的命令后,杨文瑔协助副师长王敬久在部队驻地南京、常熟、江阴等地紧急征用大量的民用汽车,连夜以最快速度运送部队到达前线,在庙行、江湾、吴淞等地与日军作战。1933年任军政部陆军编练处第二师补充旅(该旅系试验性新式陆军师,装备优良)第一团上校团长(旅长:钟松)。1934年上半年率该团担负无锡至南翔、嘉兴至松江“京沪”、“沪杭”两条铁路线的护路任务;10月为了防范日军在华北挑起事端,随旅部由保定进驻北平黄寺担任战备任务。
1937年初任第二师补充旅副旅长,“七七卢沟桥事变”后, 7月14日率该旅由河南省拓城开赴苏州(旅长钟松在江西庐山受训),归张治中(时任京沪警备司令,第九集团军总司令,负责上海的对日作战)指挥,积极备战;8月9日发生了上海虹桥机场事件(整理者注:9日下午两名日本军人企图强行闯入虹桥机场,被中国士兵击毙。此事件成为“八·一三”淞沪会战的导火线,中日两国全面战争真正开始),张治中得到上海警备司令杨虎的报告后,立刻召见杨文瑔,要杨文瑔亲自到上海调查事件真相,10日上午,杨文瑔到达上海虹桥机场,分别听取了机场守卫第二团第一营营长张应安和警备司令部参谋处长的汇报,并到现场实地查看,11日返回苏州将了解到的情况详细地向张治中作了汇报。
1937年8月13日,上海抗战(又称“八·一三”淞沪会战)全面爆发,14日,第二师补充旅接替八十八师(孙元良部)防守上海爱国女校、持志大学,并担任攻击虹口公园和江湾路日军司令部的任务;8月31日,在吴淞与日军作战的第六十一师因损失惨重而被缩编为一个团,师长被撤职,军政部命令第二师补充旅充编该师,重组后的第六十一师下辖两个旅,杨文瑔任第六十一师第一八一旅旅长(师长:钟松;副师长:刘安祺)。10月初,率部在唐家宅、陈家行一线沿蕴藻浜右岸阻击日军,与日军第9师团为争夺阵地展开往返拼杀,杨文瑔身先士卒,冒着枪林弹雨始终在第一线指挥战斗,战况异常惨烈,第一八一旅及全师官兵伤亡极其惨重,二名团长壮烈牺牲(第361团团长李忠、第365团团长季韦佩),残部奉命撤离上海于12月5日至江苏省句容县整补。1938年,第一八一旅得到新兵补充后,重返战场,1月参加徐州会战;5月21日在河南参加徐州会战之后期战兰封会战,27日配合友军进攻困守三义寨的日军第14师团,后因战局骤然变化,29日被紧急调往杨固集阻击日军的进攻,顽强阻击两天后开始撤退,6月5日撤至湖北麻城地区休整;8月下旬参加武汉大会战,随师部开赴河南固始县阻击日军第10师团三昼夜,击退日军六次进攻,此后辗转撤退至陕西兴平县休整。
1939年初调任第五十师副师长(师长:张琼),参加鄂北会战、第一、二次粤北战役、第一次长沙会战。1940年2月升任第五十四军(军长:陈烈;40年10月以后继任者:黄维)第五十师少将师长(副师长:潘裕昆),迅即率部由湖南常德南下长途奔袭进犯广东新江、英德、翁源的日军,支援第十二集团军(余汉谋部)挫败日军侵占广东粤北、打通交通线的企图,重创日寇,收复失地,迫使日军退却,取得第一、二次粤北战役的胜利,尔后西进广西驰援昆仑关友军。1941年9月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随后率部转战云南滇南、滇西,在滇南驻守滇越边境;在滇西勐功、八莫等地阻击日军,在腾冲、片马等战斗中取得胜利有效地保障了抗日物资运输。1943年1月任第九十四军副军长(军长:牟廷芳),率部在湘西、桂北等地抗击日军;1945年8月初,参与指挥第九十四军攻克广西桂林。
杨文瑔将军在对日作战中,不畏强敌,勇猛果敢,是一名智勇双全、敢打敢拼的虎将,因屡建战功,多次受到上峰嘉奖。
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后,率部参加接管上海、天津等地。9月6日,在美国空军的帮助下,杨文瑔将军率领第一批中国军队搭乘美军运输机抵达上海,即日进入市区,沿途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这是自1937年底上海沦陷后,上海市民第一次见到自己国家的军队。杨文瑔将军的司令部设在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651号,9日开始办公,主要负责上海市军事接收工作。
1946年初,杨文瑔将军任天津警备司令;4月,调任七十二军中将军长(七十二军:原川军主力,建军历史悠久,在抗日战争中有良好表现,前任军长傅翼将军因有失职行为被撤职),5月,该军整编为七十二师,改任整编第七十二师中将师长(副师长祝顺鲲、第三十四旅旅长李则尧、新编十三旅旅长杨本固、新编十五旅旅长江涛),成为国民党中央嫡系部队要员;8月,奉程潜电令,率整编七十二师在鄂豫皖边地区“围剿”解放军鄂东独立第二旅,致使解放军独二旅损失惨重,主力灭失,旅长张体学带领二三百余人化整为零化装逃出重围;12月,率兵北上,先后在河南的民权、野鸡岗,山东的东平、济宁、宁阳等地与解放军作战。1947年3月30日攻占山东泰安,4月20日遭到解放军三个纵队(约9个师)和一个榴弹炮团的围攻,除新编十五旅因驻守肥城逃过此劫外,另外两个旅与师部在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据守泰安城顽强抵抗,与解放军激战数日,曾一度使解放军进攻受挫,但终因寡不敌众全军覆没,于26日被俘。新中国时期,在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文革前)、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1973年10月24日病逝于抚顺战犯管理所。
杨文瑔将军有二位哥哥伯理、仲孚,二位兄长曾经为家乡当地的经济和教育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将军原配夫人夏国彬(四川人氏,辛亥革命四川总指挥夏之时的侄女),后离婚,育有一女一子(杨明礼、杨明义),解放前夏氏携子女移居国外;续娶妻雍载华(天津人氏),无子女,解放前夕雍氏定居境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