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头麦鸡

中文名:凤头麦鸡
拉丁名:Vanellus vanellus
英文名:Northern Lapwing
分布范围: 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在中国繁殖于北方大部分地区,到北纬32度以南越冬。
动物简介: 全长约32cm。雄鸟上体具绿黑色金属光泽,胸近黑,腹部白色。头顶黑色,有长而向前反曲的黑色羽冠。后颈暗褐色,颈侧白色,喉和前颈黑色。尾白而具宽的黑色次端带。雌鸟喉及颈白色。冬季脸棕褐色,喉及前颈白色。
栖息于江边滩地、沼泽、苇塘、草原、田间等地,以植物种子、蚯蚓、蜗牛、昆虫等为食。繁殖期6~8月,在沼泽附近草地营巢,每窝产卵4枚,卵橄榄至灰黄色,具深色斑。孵化期25~30天。繁殖于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到北纬32度以南越冬。
物种特征:
体型略大(30厘米)的黑白色麦鸡。具长窄的黑色反翻型凤头。上体具绿黑色金属光泽;尾白而具宽的黑色次端带;头顶色深,耳羽黑色,头侧及喉部污白;胸近黑;腹白。 虹膜-褐色;嘴-近黑;腿及脚-橙褐。 叫声:拖长的鼻音pee-wit。
分布范围:
古北界;冬季南迁至印度及东南亚的北部。
分布状况:
甚常见。繁殖于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越冬于北纬32°以南。
习性:
喜耕地、稻田或矮草地。
非洲是麦鸡的大本营,拥有超过半数的种类,其中很多种都是非洲特有 的,其它的麦鸡分布于亚太地区,特别是南亚和东南亚一带。有4种麦鸡可见于我国,其中有两种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另外两种局限于我国南部特别是云南一带。我国最常见的麦鸡是凤头麦鸡,这也是所有麦鸡中分布最北的一种,所以其英文名字是Northern Lapw ing。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