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梆舞

花梆舞在太湖县农村俗称打梆子。建国初期,经我县文化工作者挖掘整理后获定现名。
据《太湖县志》记载:“七日,……日暮,群小儿鸣金鼓,自内达外咸云赶狐狸。”山区民间也有夜间持梆带叉上山驱赶侵害野兽保护庄稼的习惯。并在休息时以敲梆为乐,相互嬉戏。
花梆舞的梆子采用实际生活中的梆子,涂上彩漆,并以彩条装饰,梆声部分采用实际生活中较有代表性的梆子声,还采用了京剧锣鼓的“急急风”,使梆声节奏感更强。
锣鼓经和传统民间舞蹈“罗汉除柳”的伴奏音乐相同,加以改进后,气氛更热烈、喧闹。
舞蹈采用传统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并按情节需要,进行编排,粗犷、奔放,地方特色浓厚,表现了太湖山区人民与自然抗争不屈的性格,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