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轻轨

概况昆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线网总长约162.6公里,由6条线组成,呈放射状线网结构。其中1、2、3号线为地铁骨干线,构成了“大”字形的线网基本骨架,采用地铁标准建设,是近期建设重点;4、5号线为辅助线,属快轨系统,规划远期实施;6号线为机场专用线。核心区线网密度1.22公里/平方公里,中心区内线网密度0.67公里/平方公里。
六条线路
1号线线路起于主城核心区,到达呈贡南部大学城,是连接主城与呈贡新区,支持和促进呈贡新区建设的发展轴线。
2号线线路起于主城北部银河片区,纵向穿越中心城区到达主城南部滇池北岸,是解决主城南北客运主流向出行需求的南北主轴线。
3号线线路起于主城西部马街,向东止于两面寺,并预留机场线接口,是解决主城东西客运主流向出行需求的东西主轴线。
4号线线路起于西北部高新开发区,经中心区、经开区到达呈贡新区白龙潭,是串联昆明主要产业基地的产业型辅助轴线。
5号线线路起于世博园,穿越中心区到达滇池度假区,是串联昆明若干旅游精品区的旅游型辅助轴线。
6号线是连接主城和新航空港的辅助线。昆明轨道一期工程为大运量地铁系统,是轨道1号线和2号线北段贯通建设运行,纵贯昆明主城南北,并连接至呈贡新区。
规划2005年3月,昆明就组织北京城建总院等单位开始了昆明城市轨道交通系列规划的编制工作。
规划主要包括《昆明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确定网线构架、《昆明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确定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顺序、《昆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控制性详细规划》——确保轨道交通的实施条件。据了解,上述3项规划作为轨道交通建设的专业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正在上报国家审批,年内有望拿到国家的正式批复,随后,昆明轨道交通将正式进入具体工程设计和建设阶段。
根据规划,昆明轻轨建设1、2、3号线共形成一个“大”字形的线网,4、5、6号线是“大”字形线网的辅助线网,6条线路形成放射状轨道交通线路。
具体的线路为:
1号线线路起于主城核心区,到达呈贡南部大学城,是连接主城与呈贡新区,支持和促进呈贡新区建设的发展轴线;
2号线线路起于主城北部银河片区,纵向穿越中心城区到达主城南部滇池北岸,是解决主城南北客运主流向出行需求的南北主轴线;
3号线线路起于主城西部马街,向东止于两面寺,并预留机场线接口,是解决主城东西客运主流向出行需求的东西主轴线;
4号线线路起于西北部高新开发区,经中心区、经开区到达呈贡新区白龙潭,是串联昆明主要产业基地的产业型辅助轴线;
5号线线路起于世博园,穿越中心区到达滇池度假区,是串联昆明若干旅游精品区的旅游型辅助轴线;
6号线是连接主城和新航空港的辅助线。
昆明轨道一期工程为大运量地铁系统,是轨道1号线和2号线北段贯通建设运行,纵贯昆明主城南北,并连接至呈贡新区。
在综合考虑目前昆明的具体交通状况、城市景观、道路设置及市民出行方便等因素后,昆明的轨道将有可能采取地上和地下两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建设。
初步构想为:城市中心区即二环以内,将采取地下轨道交通的形式建设,而中心区外围地区即二环以外,将采取高架轨道交通和地面轨道交通两种形式建设。
最新动态2008昆明城轨规划推进始末
◆2月15日 根据昆明市委、市政府要求,在2007年12月邀请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以下简称“中咨公司”)对我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进行咨询后,又再次邀请中咨公司于2008年2月15日在昆明进行建设规划咨询。中咨公司专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意见。专家主要咨询意见:一是建议规划线路和客流量作必要的调整和补充,同时考虑新机场建成后的轨道交通连接方式;二是对近期实施的1、2号线连接需进行认真研究,建议可作为全线贯通方式,将1号线北段和2号线合并为一条线;三是近期实施项目建设周期太长,实施周期可提前到2015年以前;四是近期实施的线路规模较小,建议把1、2、3号线作为近期实施的项目;五是对换乘站点作必要的调整,要考虑近期与远期的客流需求。
◆3月5日 为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报批工作,根据市委仇和书记要求,在全国人代会期间,张祖林市长率领王道兴副市长、何波助理,于3月5日专程到国家发改委向分管投资工作的穆虹副主任和王晓涛司长,汇报我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前期工作、资金筹集初步打算和需请国家帮助支持的有关事宜。
穆副主任和王司长听取汇报后指出,昆明市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作为国家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日趋显现,经济实力、城市规模、人口也基本满足轨道交通建设的申报条件,综合昆明市情况看,也到了建设轨道交通的时候。
◆4月17-18日 为启动全国第二批上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审批工作,国家发改委今年3月底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昆明、南宁等五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进行评估,将根据各城市前期工作质量,不分先后顺序审核后报国务院审批。为确保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正式评估质量,中咨公司于4月17-18日在北京组织全国有关专家进行咨询。
◆6月29日 建设部组织专家到昆对《昆明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8~2015)》进行相关评审和论证。
◆7月8日 昆明市环保局组织召开了《昆明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8~2015)环境影响报告书》咨询会。会议对《昆明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8~2015)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和咨询,并开展了公众参与调查工作。会议认为,规划环评分析了规划实施的环境资源承载力,以及规划的环境制约因素,对规划的总体布局、建设规模、实施方案进行环境优化,确保轨道交通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规划实施阶段项目环评提供了技术指导。

◆目前昆明轨道交通实验段(4.9公里)已经开建,昆明将迎来全新的轨道交通时代。
今年开工建设的1号线实验段全长4.98公里,采用全高架的方式建设。实验段起于世纪城站,沿彩云路(新昆洛路)中央隔离带敷设,经体育城站、体育城南站、穿越广福立交后沿道路东侧走线,到达综合基地五腊村站,共4站3区间。采用中岛站台车站,两侧设天桥进站。
据介绍,昆明市轨道交通规划方案已于今年6月29日通过建设部的技术审查。10月26日通过了环保部的环评。目前已经上报国家发改委,发改委审查后将报国务院审查。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规划已经满足审批条件,审批“没有大的问题”。
轻轨与地铁区分地铁与轻轨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可分为地铁、轻轨两种制式。对于两者的区别,有人认为,地面下的轨道交通叫地铁,反之就是轻轨;也有人认为,钢轨轻的就是轻轨,重的就是地铁。这两种划分方式都是不科学的。其实,无论是轻轨还是地铁,都可以建在地下、地面或高架桥上;虽然地铁的轨重一般要大于轻轨,但为了增强轨道的稳定性,减少养护和维修的工作量,增大回流断面和减少杂散电流,地铁和轻轨都趋向选用重型钢轨。划分两者的依据应是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的大小。地铁能适应的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为3-6万人次,轻轨能适应的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为1-3万人次。由此设计的地铁和轻轨,它们的区别首先表现在地铁的轴重普遍大于13吨,而轻轨要小于13吨,其次,一般情况下,地铁的平面曲线半径不小于300米,而轻轨一般在100米到200米之间,另外,地铁每列车的编组数也要多于轻轨,车辆定员亦多。从运输能力、车辆设计以及建设投资等方面来看,轻轨与地铁均有所差别。其实归根结底的区别,或者说本质的区别还是运量,地铁线在高峰小时内,其单向运输能力分别达到3万至7万人次,而轻轨的运力为0.6万至2万人次。运量的大小决定了编组数(地铁列车编组可达4-10节,轻轨列车编组为2-4节),决定了车辆,决定了轴重,决定了站台长度(很重要,牵涉到预留用地,而土地对城市而言就是钱,地下车站的直接牵涉到造价,因此客流预测很重要)。
套用我们教材上写的:“地铁实际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如今的地铁已经不局限于运行线在地下隧道中的这种形式,而是泛指高峰小时单向运输能力在3万至7万人的大容量轨道交通系统。运行线路多样化,地下、地面、高架三者有机结合。而事实上在国外一些城市中,地铁已经改名,比如纽约、旧金山、香港等地,已经称之为‘大容量铁路交通 ’(Mass Transit Rail)或者‘快速交通系统 ’(Rapid Transit System)。这种轨道交通系统通常的建造规律是在市中心为隧道线,市区以外为地面或高架线(厦门拟建的轻轨也是采用这种形式,但是就是差别在运量上,所以还是要称为轻轨)。”
此外,对于地铁和轻轨,从车辆上的认识还有一种误区,是认为:地铁车辆是采用第三轨供电而轻轨是采用接触网。其实,现在供电方式已经不能成为区别的标志,现在新建的很多地铁车辆也都采用了接触网,毕竟这种方式从安全性等各个方面都有第三轨不可比拟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