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洞乡
云南省镇雄县鱼洞乡
鱼洞乡距镇雄县城53公里,距毕节市35公里。镇墨公路穿境而过。全乡辖4个村委会75个村民小组4953户18251人,居住着汉、彝、苗、白四种民族。国土面积59.7平方公里,人均耕地1.5亩,森林覆盖率39.3%。平均海拔1420米。2003年,全乡实现经济总收入1402.8万元,人均纯收入615元,粮食总产量9万公斤,人均有粮205公斤,人民经济收入及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鱼洞乡是一个依山傍水的江南水乡,气候温暖适宜,地形地貌以“三山两河”为骨架,是一个具有无限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密集区,境内群山纵横,河流交错,集大自然之峻秀神奇、博大于一炉,四周是苍翠浓郁的群山,中间是两条清澈透明的小河从中穿过。这里有曲径通幽的“一线天”奇观,有百鸟争鸣的翠谷;有云雾缭绕的香炉峰,有绿树成荫的官火地林区。一年一度的火把节、花山节等别具民族风味特色的活动,把这片土地装点得绚丽多彩,还有飞瀑流泉的赵家岩洞,有洞径险远的将军洞,有群鱼戏水的花鱼洞,特别是其中的白银洞,洞内景观奇异独特世上罕见,乃大自然鬼斧神工之杰作,让无数慕名参观者叹为观止,拍手叫绝。
鱼洞乡党委、政府按照“抓农业稳乡、抓企业强乡、抓商资活乡”的总体思路,将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决心以“诚信为本、务实为荣”,闯出一条“以民营企业开道,退耕还林工程跟上,畜牧业、林果业、蚕茧业、天然药物业并举”的路子,早日实现鱼洞乡经济发展转轨提速,为全乡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铺平道路。
鱼洞乡在1997年开通程控电话,电话普及率为20%左右,在2002年开通移动电话。建有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室4个,乡村医疗卫生网络基本形成。鱼洞乡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小麦、洋芋、大豆。由于气候独特,适宜魔芋、大蒜等生长。现在魔芋种植达到500亩,葵花、大蒜套种500亩。
近年来,鱼洞乡立足本地实际,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粮稳农、以畜富民、以林强乡、以人才兴乡,依靠科技,找亮点,树立鱼洞生态旅游乡、自然景观乡。同时,组织好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年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700多人。劳务输出创收800万元。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鱼洞乡基本概况鱼洞乡位于区南部,幅员面积46.55平方公里。北界小安乡、朝天镇,南接市中区工农镇,东毗邻溪乡,西邻沙河镇。乡政府驻地老母河,距区政府25公里。
1952年,新建鱼洞乡人民政府,驻地光明村杨家坪,属羊木区公所治,1953年划归朝天区公所。1958年改为鱼洞人民公社,1984年恢复鱼洞乡人民政府,驻地迁址范家河。1986年鱼洞乡属朝天办事处辖。1992年撤乡建镇,鱼洞乡并入沙河镇,1995年恢复鱼洞乡建制。
鱼洞乡以鱼洞冠名。鱼洞乃鱼洞河之源头,是地下暗洞泉,位于鱼鳞村鱼鳞观对岸。明朝前,鱼洞潭深水大,盛产银白甲鱼、小口细鳞两种佳鱼,为鱼类珍品。相传“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年)诏令神沙乡鱼洞佳鱼为皇室贡鱼,每年春节前后向皇室贡千斤,拨专银支运,洞周方圆20里免交田赋,号称贡鱼之乡……”。
鱼洞乡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
总人口
5221
男
2752
女
2469
家庭户户数
1339
家庭户总人口(总)
5180
家庭户男
2716
家庭户女
2464
0-14岁(总)
1324
0-14岁男
690
0-14岁女
634
15-64岁(总)
3583
15-64岁男
1905
15-64岁女
1678
65岁及以上(总)
314
65岁及以上男
157
65岁及以上女
157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5157
自然气候乡境属浸蚀断裂块状中山红砂页岩地貌,地势东高西低,山势多成条状梁形。最高峰惠家山,海拔1344米,最低点流水河,海拔480米。年均气温15℃,最高温36℃,最低温-4℃,年均降雨量1000毫米,无霜期237天。主要河流是东沟河和鱼洞河,两河于沙河镇三湾村汇入沙河。
鱼洞乡光明村四组芳龄二十岁的刘芳同志确诊为肾病综合症(晚期)。鱼洞乡团委得知这一消息后,迅速在全乡范围内发出倡议书。短短的两天内,全体乡干部共捐出5000元,群众捐出6000元,共捐出11100多元。当乡党委、政府领导带领乡团委干部去看望躺在病床上的刘芳同志,把钱送到患者家属手中时,患者家属眼含着泪收下钱,不停的说:“感谢党委政府的关心。感谢兄弟姐妹的帮助,你们都是我们的亲人。”在场所有人都泣不成声,心中默默祈祷:愿刘芳女孩早日恢复健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