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元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0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马元龙(1970- ),男,四川石棉人,文学博士,讲师。1997年于华中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97年至2005年于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任编辑;2005年于华中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05年至2007年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博士后报告获中国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二等奖。出站后留校任教;目前主要从事雅克拉康的精神分析学研究,以及精神分析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研究。

教授课程

文学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

主要研究方向

精神分析学、精神分析与马克思主义、西方文论。

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

主要科研成果

专著与编著

1、马元龙:《雅克拉康:语言维度中的精神分析》,东方出版社(北京)2006年。

2、余虹、马元龙主编:《主义与学术》,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北京)2006年。

3、马元龙:拉康式的精神分析与文学批评,博士后报告,2007年。

学术论文

重返大家气象:秋雨散文的超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年第1期。

登高望远,心瘁神伤:兼论中国文人的生命意识,《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8年第11期转载。

郭象玄学与魏晋风度,《中州学刊》(双月刊)2000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0年第10期转载。

说话的主体及其精神秩序,《外国文学》(双月刊),2003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10期转载。

大众文化语境中的书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4年第2期转载。

主体的颠覆:拉康精神分析学中的“自我”,《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5年第3期转载。

安提戈涅与精神分析的伦理学,《外国文学评论》(季刊),2005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2005(04)收录。

作者和/或他者:一种拉康式的文学理论,《外国文学》(双月刊),2006年第1期

症状、幻象与意识形态——论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哲学动态》(月刊),2006年第8期。

欲望的悲剧:一种拉康式的精神分析,《外国文学研究》(季刊),2006年第4期

通过身体思考,《外国文学》(双月刊),2006年第6期

社会意识抑或社会现实?——意识形态批判,《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双月刊),2007年第1期

雅克·拉康:从哲学到精神分析(Jacques Lacan: From Philosophy to Psychoanalysis),《神州交流》(Chinese Cross Currents)[澳门](季刊),2006年第3卷第4期

翻译需要敬畏之心(上):略谈张旭东译《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博览群书》2006年第10期

翻译需要敬畏之心(下):略谈褚孝泉译《拉康选集》,《博览群书》2006年第12期

激情亦滥情的拉康解读:评张一兵的《不可能的存在之真》,《博览群书》2007年第6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