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盆岭大桥

原名:“湘江二桥”、“北大桥”
银盆岭大桥:1991年1月30日建成通车,是长沙市第二座沟通湘江两岸的大型桥梁,距湘江一桥约3.5公里。主桥结构为双塔单索面斜拉桥,全长1931米,桥面宽25米,其中机动车道宽15米,两侧非机动车道各3.5米,人行道各1.5米。
位置:距湘江一桥橘子洲大桥约3.5公里
长沙银盆岭大桥又称长沙湘江二桥、长沙湘江北大桥,为“双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位于长沙市城北,东起伍家岭,西至银盆岭,主桥总长1025米,大桥全长3616米,双向4车道,共有桥墩159个,总投资1.45亿元。北大桥1987年开始兴建,1990年12月建成竣工,是319国道上的一座重要枢纽桥梁。据悉,该桥建成之初还是中国跨度最大的双塔单索面斜拉桥。
2006年检修

由于该大桥服役时间过长,导致伸缩缝和路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磨损,而此次施工是检测与维修同步进行,主要是对大桥120根斜拉索进行高温时的受力检测,更换桥面伸缩缝以及对破损路面进行整修。
更换伸缩缝治疗“关节炎”
记者在现场看到,施工人员正在对一处伸缩缝进行拆卸。据介绍,大桥平面尺寸很长,因热胀冷缩的缘故,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而使得大桥断裂,所以需在桥体结构中的一定长度位置设置伸缩缝,将建筑分成几部分,起到“关节”作用,让大桥在高热和高寒的环境下都能保持正常功能而不至于断裂。
大桥自1990年投入使用以来,迄今已有16个年头,伸缩缝在长期的热胀冷缩效应中,难免会有磨损。“这好比人患了关节炎,温差一大就会痛。”施工技术人员介绍说,伸缩缝的磨损使伸缩空间变小,影响其发挥功能。更换伸缩缝可以恢复大桥的整体韧性,该伸缩逢的磨损是由于正常磨损而引起的,所以这属于常规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