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极核理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增长极核理论最初是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francois perroux)提出的。增长极核是指在城市区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并在其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增长极核理论认为,在地理空间上增长不是均匀发生的,它以不同强度呈点状分布,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区域经济。把推动性工业嵌入某地区后,将形成集聚经济,产生增长中心,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增长。增长极核具有“推动”与“空间集聚”意义上增长的意思。

增长极核理论首先是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francois perroux)于1950年提出,后来法国经济学家布代维尔(j.b.boudeville)、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john. frishman)、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a.o.hischman)分别在不同程度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 这一理论受到区域经济学家、区域规划师及决策者的普遍重视,不仅被认为是区域发展分析的理论基础,而且被认为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工具。该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理空间上,而是以不同的强度在空间上呈点状分布,并按各种传播途径,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点就是具有成长以及空间聚集意义的增长极。

1966年,增长极核理论由经济空间拓展到地理空间,认为城市就是一个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增长中心,它通过支配效应,乘数效应、极化和扩散效应对区域经济活动产生组织作用。增长极核理论已成为培育和发展城市的理论依据,各国都积极倡导培育中心城市以带动区域整体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