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

简介: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 又译:皮埃罗·德拉·弗朗西斯科

(1420—1492年)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著名画家

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不是佛罗伦萨人,而是住在托斯卡纳地区一个小镇上。他直到后印象派大师保罗·塞尚启发人们用新的眼光去发现色彩和造型后,才被美术史家们重视,并提高到大师的地位。弗朗切斯卡曾在佛罗伦萨住过三年,在那里研究过马萨乔、安吉利科和他的老师威涅齐阿诺等大师们的透视学原理、造型方法、光线和色彩的应用。他非常重视透视,把它看成是绘画的基础,曾撰写《论绘画中的透视》(1482)。

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具有数学天才,深信只有在那些极其明晰而纯净的几何物体结构中,才能发现最美的东西,他曾写出西方美术史上第一篇艺用透视学论文,创造出弗朗切斯卡式的“建筑结构式的构图”。他从数学观念出发,把对光线和色彩的敏感与在绘画平面上再现立体空间造型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独特画风。所以他的画有数学般完整的形式和出色的空间感,整体看来又有一种不受时间限制的宁静气息。画家晚年特别对色彩和光线感兴趣。

代表作品:一、《鞭打基督》

1.创作媒材:木板蛋彩

2.作品尺寸:313 x 163厘米

3.馆藏地:巴黎 卢浮宫

4.作品介绍: 该画描绘的是耶稣被鞭打的情景。画家将两组人物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场面中,两组画面虽然被华丽的立柱中线所分割,但是两组人物没有轻重不一的现象。而且每一个场面都有自己的光源,一方面照亮了空间,另一方面又衬托出人物的立体形象,并且将整幅画的气氛也渲染得宁静而庄严。这种轻描淡写的绘画风格,是它典型的艺术表现手法。

二、《基督受洗图》

1.创作媒材:木板

2.作品尺寸:167x116厘米

3.馆藏地:英国伦敦 国立画廊

4.作品介绍:

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描绘精微而不失整体感,色调明快,流露出摆脱了中世纪桎梏的清新感。这幅取自圣经题材的绘画,描绘了基督受洗的情景,人物造型准确,刻画细腻,背景运用了透视画法,加强了特定空间的纵深感,烘托了画面的宗教气氛。虽然并未完全摆脱宗教绘画的僵化,但却悄无声息地透出一种人间气息。

画面主体形象是约翰用河水为耶稣施洗,正在此时天空飞来一只鸽子,那是上帝显灵。画家以对光和色彩敏感创造了画面深远的空间感,他的画是具有科学性的技法探索成果,将透视与光色结合起来塑造艺术形象,以形成自己的艺术个性。

据《圣经》新约篇中记述:耶稣从加利利来到约旦河边,见了约翰,就请约翰给他施洗,约翰连忙拦住他,说:“我当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这里来,要受我的洗! ”耶稣说:“你暂且答应我吧,因为我们理当这样尽诸般的义。”于是约翰同意给他施洗。耶稣刚受完洗,从水里出来,天忽然为他开了,他看见上帝的灵仿佛鸽子一样落在他身上,天上传来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是我所喜悦的。”

三、《复活》(Resurrection)

1.创作媒材:湿壁画

2.作品尺寸:225 x 200厘米

3.馆藏地:圣塞波克罗市立博物馆

4.作品介绍:

画家描述的是基督的复活,在画面上方直挺站着的是基督,画家不仅把这幅画中的基督形象画成一般人常见的样子,而且还用崭新的表现风格,让基督自然地融入到看起来不很协调的主题之中。它按理想的人体形象来表现基督,还在背景中呈现出一种优雅的美感。整个画面分为两个透视区,下面的区域画了几个卫兵正在睡觉,它的视觉消失点走得很低,这使画中主要人物显得更突出鞥、更威风。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