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碧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蓝碧玺
蓝碧玺

英文名indicolite

蓝碧玺又称电气石,碎邪金,托玛琳,带电的石。达到宝石级别的称之为碧玺。居中档宝石之列。电气石(托玛琳)化学成分复杂,是以含硼为特征的铝、钠、铁、镁、锂的环状结构硅酸盐矿物。一般产于花岗伟晶岩型及高温气成热液型矿床中,是一种典型高温气成矿物之一 。电气石最早发现于斯里兰卡,当时被视为与钻石、红宝石一样珍贵的宝石。人们注意到这种宝石在受热时会带上电荷,这种现象称为热释电效应,故得名电气石。

[1]【化学组成】 即除硅氧骨干外,还有[BO3]络阴离子团。其中Na+可局部被K+和Ca2+代替,(OH)-可被F-代替,但没有Al3+代替Si4+现象。R位置类质同像广泛,主要有4个端员成分,即:

镁电气石 (Dravite)R=Mg;

黑电气石(Schorl):R=Fe;

锂电气石(Elbaite):R=Li+Al;

钠锰电气石(Tsilaisit)R=Mn。

镁电气石—黑电气石之间以及黑电气石—锂电气石之间形成两个完全类质同像系列,镁电气石和锂电气石之间为不完全的类质同像。Fe3+或Cr3+也可以进入R的位置,铬电气石中Cr2O3可达10.86%。

【晶体结构】 三方晶系; -R3m;a0=1.584~1.603 nm,c0=0.709~0.722 nm;Z=3。电气石晶体结构基本特点为[SiO4]四面体组成复三方环。B配位数为3,组成平面三角形;Mg配位数为6(其中有两个是OH-),组成八面体,与[BO3]共氧相连。在[SiO4]四面体的复三方环上方的空隙中有配位数为9的一价阳离子Na+分布。之间以[AlO5(OH)]八面体相联结(图G-24)。

【形态】 晶体呈柱状,晶体两端晶面不同,因为晶体无对称中心。柱面上常出现纵纹,横断面呈球面三角形(图G-25、G-26),这是因为发育一系列高指数晶面引起的,至于为什么发育一系列高指数晶面,可能与表面能有关,因为,从几何的角度来看三方柱的表面能是比较大的,发育为球面三方柱会降低表面能,但球面三方柱必导致部分高指数晶面的发育。双晶依(10 1)或(40 1)发育,但较少见。集合体呈棒状、放射状、束针状、亦成致密块状或隐晶质块状。

简介蓝碧玺是浅蓝、海蓝、绿蓝、紫蓝、深蓝、蓝黑等以蓝色调为主的碧玺。碧玺本名电气石,碎邪金,托玛琳,带电的石。优质的蓝碧玺可用于冒充蓝宝石。

产地因主要产于巴西,故有“巴西蓝宝石”之称。俄罗斯乌拉尔也有优质蓝碧玺(常呈靛蓝色)产出。中国新疆、内蒙也有蓝碧玺的产出。

物理性质在矿物学上也主要属于锂电气石和钙电气石系列。蓝色可能来自所含的微量铁和钛离子(fe2+,ti4+)。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