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贵阳
安贵阳,男,1964年3月生,汉族,中共党员,硕士学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果树科学系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一、从事的主要研究方向
从事苹果栽培生理生态研究。研究重点包括营养诊断、施肥等,并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
二、工作学习简历
1981—1985年:西北农学院园艺系学习,获学士学位;
1995—1996年:新西兰,果树栽培生理学习;
2001—2004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攻读果树学学位,获硕士学位。
1985—1998年:陕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职称实习研究员-助研。
1999—2005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果树系,职称副研。
2006—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果树系,职称研究员。
三、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目前正在进行的科学研究工作情况
1、主要学术成绩及创新成果:
学术成绩:
开展无病毒矮化苹果栽培技术研究,在矮化砧埋土、细长纺锤形整形修剪、“刻剥拉”早果丰产技术等方面实现技术创新,扩大了矮化苹果在西北黄土高原旱原地区的栽培区域,在陕西省洛川县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联合国CPR 91/113项目的无病毒矮化苹果示范区,示范区典型突出,示范效果明显,中央电视台7套曾予以报道。研究陕西省苹果叶营养水平状况为K、Fe、Zn、P缺乏,Cu、Mg、Ca过量,N、Mn、B基本适宜,首次制定出陕西省苹果叶营养元素含量的标准值,提出陕西省苹果的需肥顺序为K〉Fe〉Zn〉P〉B〉Mn〉N〉Ca〉Mg〉Cu。坚持在苹果生产第一线开展研究、示范与推广工作,除了主要在洛川县建设“八五”、“九五”陕西省农村科学实验基地及“十五”期间的苹果专家大院外,在富平、铜川郊区参与苹果优果科技示范工程,在大荔、礼泉等县示范推广苹果早中熟新品种。目前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苹果试验站从事苹果栽培技术研究和苹果科技入户工程、循环经济示范等工作。
成果:
(1)2002年陕西省科技推广二等奖,第一名。成果名称“无病毒矮化苹果及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
(2)2004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七名。成果名称“苹果优果科技示范工程”
(3)2007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三名。成果名称“无公害苹果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
2、取得的专利
1995年在新西兰学习果树栽培生理研究时,首次将丽嘎拉、金世纪、南方脆、太平洋玫瑰、GS58号等数十个苹果新品种(品系)引入我国,并在洛川等地开展试验、示范。开展芽变选种工作,发现并收集红富士、嘎拉芽变株系28个,经过6-9年试验、观测,选育出陕富3号、陕富6号及陕嘎3号等优系,丰富了我国苹果品种的组成。其中参与引进、培育的苹果品种“红香脆”,2003年通过陕西省品种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