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安非他命
甲基安非他命英文名(methamphetamine),又称冰毒,微带苦味,呈白色或无色,为结晶体或粉末状,易溶于水,纯度高达95%以

上,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兴奋剂。属苯乙胺类。甲基苯丙胺可使机体产生强烈快感,并具成瘾性。有同分异构体(对映异构)右旋甲基苯丙胺。
历史甲基苯丙胺是最早在1919年在日本被化学家绪方章合成的,它是麻黄碱被红磷及碘还原後之生成物。
甲基苯丙胺与苯丙胺的化学结构非常相似。苯丙胺是由罗马尼亚化学家 Lazar Edeleanu 於1887年首次成功合成的。在近代,苯丙胺的用途及社会评价由轻视转变至俱争议性到现在的臭名。
甲基苯丙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分别由同盟国与轴心国以Pervitin之注册名称分发予前线,纳粹军广发甲基苯丙胺予士兵以作兴奋剂之用,特别是在苏德战争时的党卫队人员及德意志国防军。希特勒亦曾注射甲基苯丙胺。日本曾给士兵服用冰毒以提高战斗力。1950年左右中国大陆出现类似的甲基苯丙胺药物,俗称“抗疲劳素片”。后来大陆政府禁止去氧麻黄素的生产、销售与使用。因其小剂量有短暂的兴奋抗疲劳效果,又有“大力丸”之称。
医用d-甲基安非他命,药品商标 Desoxyn®,医疗上用于治疗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嗜睡症以及极端的肥胖症等。它的右旋异构体(S-异构体)可以用于治疗注意力不足过动症, 但不带甲基的安非他命更常用。它的右旋异构体药品商标为Desoxyn,可以用于治疗嗜睡症及肥胖。当安非他命和甲基安非他命致使患者太多副作用时,Desoxyn作为次选药物。
病理原理甲基苯丙胺的耐受性随长期使用而增加。初次吸食者,30毫克即引起中毒。长期滥用者,为了达到初期使用时的欣快效应,会将剂量增至2000毫克,引起急性中毒,可造成惊阙、昏迷甚至死亡。
中毒反应过量使用可导致急性中毒。严重者出现精神混乱、性欲亢进、焦虑、烦躁、幻觉状态、死亡。 长期滥用可造成慢性中毒、体重下降、消瘦、溃疡、脓肿、指甲脆化、夜间磨牙、死亡。静脉注射可引起各种感染合并症,包括肝炎、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和艾滋病等。 高剂量或反复使用可产生中毒性精神病,表现有被害妄想、幻视,也可能出现听幻觉和触幻觉。亦称苯丙胺精神病。
合成过程甲基苯丙胺与甲卡西酮(methcathinone)、苯丙胺、以及其它兴奋剂的结构相似,可以用化学还原方法从麻黄碱或伪麻黄碱制得。大多数制备的原料属于日用品或可以从商店直接买到。因此合成甲基苯丙胺显得简单易行。 在网络上可以找到许多转化合成方法,通常不大可信。最有经验的行家或求教于化学课,或从那些生产安非他命的人员那儿学来。几乎每一种方法都要用到高度危险的化学品和流程。 大多数的生产方法涉及到将麻黄碱/伪麻黄碱分子中羟基的氢化。在美国最通常的方式用到红磷和碘,形成氢碘酸。另一个日渐普遍的方法是使用伯齐还原法,用金属锂替代金属钠(金属锂较难获得)。伯齐还原法是极其危险的,因为碱金属和无水液氨都有极高的反应性。而且当加入反应物时,液氨的温度使其极易爆沸。其他较不常见的方法使用其他的氢化法,比如用氢气和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