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乘数
对外贸易乘数是:一国在既定的边际消费倾向作用下,由于对外贸易收入而增加的该部门消费会通过国民经济的产业链增加相关部门的收入和消费,最终对国民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产生倍加效果
1.既无储蓄,也无投资的均衡开放经济状态时:K=1/MPM
2.处于有储蓄和投资的均衡开放经济状态时:K=1/(MPS+MPM)
K:对外贸易系数 MPM:边际进口倾向 MPS:边际储蓄倾向
我国对外贸易乘数效应分析
从我国对外贸易乘数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和就业虽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作用程度有限,这是许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有结果。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前提条件是国内有充足的闲置资源,国内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均衡状态,这些基本前提在我国是存在的。闲置资源的存在和非充分就业为扩大出口既提供了可能性,也提出了必要性。
通过扩大出口需求有效地解决本国劳动力等各种资源的闲置,同时出口需求的不断扩大也不会与国内产业争夺资源,在此前提下,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作用是积极的。
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还表现在贸易扩大突破了经济增长在要素投人方面的约束。从投入方面来看,长期经济增长一是靠储蓄率从而投资率的提高,二是靠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如果许多技术比较先进的机器设备及关键投人品需要依赖进口,外汇就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钱纳里和斯特劳特的“两缺口模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存在着投资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我国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是通过鼓励大量出口来获得大量外汇,以进口必要的技术设备和其他投入品,从而推动了产业的升级和经济增长。从这一角度来看,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
献是巨大的。
不过,我国对外贸易乘数较小,从总体来看,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程度有限,这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对外贸易乘数理论适用于市场机制完善的国家。只有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时候,外贸出口才能对国内产业产生连锁效应,出口部门收入扩大→消费扩大→其他部门生产、收入扩大→消费进一步扩大→国民收入倍数增加的良性循环才能发挥作用。我国曾长期处于计划体制状态,从1994年开始,我国才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对外贸易发挥作用的市场机制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外贸出口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
其次,国民经济结构合理是出口增长构成经济发展动力的一个必要条件。我国长期以来的二元经济结构造成资源分配的过度倾斜,一些出口部门的资源使用是以牺牲国内其他部门的生产为代价的,这使得出口增长向经济传递动力的各种必要的经济和技术渠道被切断,出口增长的牵引作用极为有限。东南亚一些国家前段时期的经济动荡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对外贸易是否能够经常地对国民经济作出有利的贡献,同国内的经济和贸易结构调整能力有直接的关系。
再次,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大小与否,还取决于出口产品的生产函数性质和出口产品生产部门与国内经济其他部门在生产、技术及市场交换等方面的关联程度。我国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主要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尽管国家一直致力于推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然而,到目前为止,出口产品中主要还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其他部门从出口程度上又都是加工贸易产品。
近几年,我国加工贸易出口额已达到出口总额的50%以上。加工贸易出口,仅收取工缴费,附加值不高,虽然这也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我国加工贸易主要利用进口的投人品进行加工后再出口,与国内其他产业的关联程度不大,难以通过乘数效应对经济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
最后,我国净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非常小,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也相对较小。从表3中可以看出,我国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非常低,最高值也不超过4%,这使得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也不大,如表4所示。表4中数据反映了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增量在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中的比重。很显然,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要远小于消费和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的还是消费和投资需求刺激。
我国扩大对外贸易乘数效应的相关措施
我国依然存在着对外贸易乘数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即闲置资源和非充分就业。我国当前的国有企业改革将转移出更多的劳动力和其他资源,通过扩大出口需求来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不失为一项良好的策略。
虽然从国内生产总值结构中可以看出,消费和投资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主要原因,扩大内需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扩大出口需求策略如果运用得当。并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将能对经济增长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扩大出口需求,发挥对外贸易乘数效应,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民经济结构,这是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两项基础性条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是要在宏观经济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加快经济关系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平等化进程。以此为基础,对外贸易才能以市场机制为手段推动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我国的经济结构一直处于不断的调整之中,对外开放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经济结构调整不能孤立于国际分工之外。我们应该分析自己在国
际分工中的地位,综合考虑我国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与新技术革命的趋势,选择我国应重点发展的产业,提高这些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这种不断完善的经济结构基础之上,对外贸易才能带动我国整体经济竞争力的提高,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其次,改善出口产口结构,鼓励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我国较长时期以来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这基本正确地反映了我国的比较优势状况。我国的比较优势主要在于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根据比较优势原理,我国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可以获得静态的比较利益。不过,比较优势理论并不保证比较优势的转变和产业的升级,而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强产业关联度和技术外溢性质,则能够通过乘数效应,促进产业的升级和经济增长。据日本通产省调查,成套设备出口对国民经济的带动度为3.37,这种刺激作用大大高于私人消费支出、公共投资和私人设备投资。清华大学关于(高新技术及
产品出口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其扶植政策研究)报告指出,我国高新技术及产品出口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度为4.76.成套设备的带动度为3.89,轻纺产品为2.40。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改善出口产品结构,积极鼓励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以促进我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最后,积极增加进口,保持适度顺差,提高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着重通过扩大出口需求来解决国内剩余资源,这对于短时期内求得宏观经济的平衡很有作用。但是,从长期来看,单纯地扩大出口并不利于一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增长。扩大出口必须相应地扩大进口,通过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来扩大国内与国际经济资源的转换,这样才能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也才能为国内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开辟新的天地,从而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国内资源的闲置问题。因此,即便在有闲置资源的条件下,只扩大出口,不注重进口,简单地追求外贸顺差,也并非良策。
从我国的情况看,进口增长对于经济增长更具有独特的作用,这从我国的进口商品结构中可以表现出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进口产口结构并没有很大改变,主要进口产品一直是中间投入品和机器设备等资本品。这两项之和一般要占我国进口总额的85-900%,而最终消费品的进口比例一直很低,不超过5%。从80年代后期以来,中间投入品的进口比例有所降低,而资本品的进口却逐步增加,这反映了我国的进口政策是限制消费品进口、鼓励机器设备和中间投入品的进品,
而且政策的重点更强调国内自己生产中间投入品而不仅仅是进口装配,特别是强调自己生产新产品的关键零部件,从而使装配线的进口不断减少,自己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很显然,进口政策更直接地与产业结构的升级联系在一起,有意识的进口战略确保了关键原材料的供应,并通过进口资本品获得了技术。这对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从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不断地扩大进出口规模,保持适度顺差,以提高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综上所述,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只是表明对外贸易在一定前提条件下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作用。我国应根据自身国情,充分发挥出口和进口两方面的作用,并与扩大内需政策配合起来,这样才能有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