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逊-拉别克效应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约翰逊-拉别克效应(Johnson-Ranbec effect)

1920年,约翰逊和拉别克发现,抛光镜面的弱导电物质(玛瑙,石板等)的平板,会被一对连接着200伏电源的、邻接的金属板稳固的拿住。而在断电的情况下,金属板可以很轻易的移开。

对此现象的解释如下:金属和弱导电物质,两者是通过少数的几个点相互接触的,这就导致了过渡区中的大电阻系数、金属板间接触的弱导电物质与金属板自己本身的小电阻系数(由于大的横截面),所以,在金属和物质间的如此狭小的一个转换空间内,存在着电场,将会发生巨大的压降,由于金属和物质之间(大约1nm)的微小距离,此空间就产生了很高的电位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