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文明
文明起源赣巨人
清代诗人黄虞《赣江诗》云:“彭水通湖汉,章流合贡津。编排鸿木客,怖浪祷江神。市闹龙船鼓,山逢赣巨人。从来称秀异,云壑好投纶。’,诗中提到的“木客”和“赣巨人”究竟是人?是神?抑或是动物?若是人又是何种民族?这个问题一直是江西民族史上的一个谜,而且他还干系到赣江、赣州之得名等争议。因有关材料太少,记述又颇具神奇色彩,故前时江西新干大洋洲发现晚商大墓,有人撰文认为其族属跟“赣巨人”有关。今兴起“客家问题”研究热,于是又有学者撰文认为:“赣巨人”是赣南土著,是舍民和摇人的祖先,“木客”则是首批由北方中原南迁的汉民,意即客家先民。故本文拟就赣巨人和木客的属性问题,作点新的探讨,以期求教于同仁。
1。有关江西“木客”的材料,主要见于北宋《太平御览》和《太平寰宇记》。如《太平御览》卷四十八载:“《舆地志》曰:虔州上洛山、多木客,乃鬼类也,形似人,语亦如人,遥见分明,近则藏隐。能研杉杭,聚于高峻之上,与人交市,以木易人刀斧。交关者,前置物杭下,却走避之。木客寻来取物,下仿于人,随物多少,甚信直而不欺。有死者,亦哭泣殡葬,尝有山行人遇其葬日,出酒食以设人。”又卷八百八十四载:“邓德明《南康记》曰:木客头面语声亦不全异人,但手脚爪如钩利,高岩绝峰,然后居之,能砍榜牵著树上聚之。昔有人欲就其买榜,先置物树下,随量多少取之,若合其意,便将去,亦不横犯也,但终不与人面对交语作市井。死皆知殡敛之,不令人见其形也,葬棺法,每在高岸树抄或藏石案中。南康三营伐船兵往说,亲睹葬所,舞倡之节虽异于世,听如风林泛响。声类歌吹之和。”
江西赣州,南北朝曾称南康郡,后又名虔州。邓德明为南北朝时赣南人(据《于都县志·文苑》载为于都人),所作《南康记》实为本地人记本地事。以上两段文献,可见木客具有人形和语言,不仅能劳动(研杉砍榜)做交易(“默商”形式),还有住所、葬俗和歌舞。但不愿与外人见面接触,即“近则藏隐”,“终不与人面对交语作市井。”这恐怕与其被先进民族的欺压或驱逐有关。
对上洛山(今兴国县境内羊山)的木客,《太平寰宇记》除了同前引内容外,尚载木客:“尝就民间饮酒为诗云,‘酒尽君莫沽,壶顷我当发,城市多嚣尘,还山弄明月’”对此,苏东坡《八境图》诗之八中亦有:“谁向空山弄明月,山中木客解吟诗。吻又在虔州于都县条日:“君山《南康记》云:……去盘固山北五十里,上是玉台,方广数十丈,又有自然石如屋形。风雨之后,景气明净,颇闻山上鼓吹之声。山都、木客为其舞唱之节。’,这两条文献,进一步娜明木客是住“自然石室”,且能饮酒作诗。可见确系人类无疑。
再参照别地的一些材料看扩如唐刘禹锡《刘宾客文集》中的《莫摇歌》云:“莫摇自生长、名字无符籍,市易杂蛟人,婚姻通木客。”“莫摇”即今之瑶族。说明木客曾与瑶族通婚。又据明代邝露《赤雅》卷上木客条载:“木客形如小儿,予在恭城见之,行坐衣服,不异于人,出市作器,工过于人,好为近体诗,无烟尘俗毛。”可见明代尚有木客活动于广西。并说明是矮个子,有衣服、能做精致的器物出售。另据唐代徐坚《初学记》卷一木客条云:“《异物志》曰:庐陵有木客鸟,大如鹊,千百为群,飞集有度,不与众鸟相厕,云是木客所化.”本文开头的“编排鸿木客”的木客,当指这种木客鸟。“木客所化”句,可反证木客是人类。也说明木客有两层意义,即人类和鸟类的名称,当区别之。对此,《赤雅》上卷木客条有明确记载:“予家罗浮有鸟各为一色,五色毕集,必兆嘉宾,鸟名木客,与此(指木客人)不同。”
2。赣巨人的出处,见于《山海经》卷十八·海内经,文曰:“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古本作‘见人则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在同书的卷十·海内南经中,“赣巨人又称‘袅阳’。”对此,晋代硕儒郭璞注曰:“《尔雅》云,拂拂。…海内经谓之赣巨人。今交州、南康郡深山中皆有此物也,长丈许,脚跟反向,健走,披发、好笑,雌者能作汁,洒中人即病。土俗呼为山都。’,《山海经》自古号称奇书,其内容多是根据传说,加以夸张想象而成.故被古人斥为城恢怪不经”。所以若拘泥其个别字词的诞怪,便觉难以理解,实际上它包涵了我国古代地理、历史、神话、民族、动植物等多方面的内容。旧题夏禹、伯益作,而实际上是东周至汉初几个时期的多人作品。因此,在卷十《海内南经》中称“泉阳”;在卷十八《海内经》中则称“赣巨人。”据袁坷先生考证:海内南经作于春秋战国,海内经则作于汉初。⑩而江西古县名中,又确有泉阳县,在今江西都昌县都阳湖区,以此看来,此物似是以地名而名谓,如,赣巨人是因建汉设赣县后方有是称。注文引拂拂一说,显然与动物意义上的拂拂习性不符。值得注意的是,文末有“土俗呼为山都”句,这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赣巨人除了称山都外,按袁注尚有“山操、山掺、山魅、山魁”等等称呼0而以山都最常见,实亦为山都的派生异称。如《赣州府志》记述于都县君山作“……每风雨后,听鼓吹声,山魁、木客为之唱舞。”0又,南北朝时著名科学家祖冲之的《述异记》也有:“南康有神,名日山都……,此神能变化隐身,罕睹其状,盖木客、山掺之类也。”0
山都在古文献中,常与木客相提并论。如《太平寰宇记》载:“汀州……地多瘴病,山都、木客丛萃其中。”0还有前引文所述及到的。那么,“山都”究竟是何物呢?据《太平御览》载:“《述异记》云:南康有神,名山都、形如人,长二尺余,黑色赤目,发黄披之,于深山树中作巢。……赣县西北十五里,有古塘名‘佘公塘’,上有大梓树,可二十围,树老中空,山都穴焉。宋元嘉元年,县治民袁道训、道灵兄弟二人伐树取巢还家。山都见形谓曰:‘我处荒野何豫汝事,巨木可用岂可胜数,树有我巢,故伐倒之,今当焚汝宇,以报汝之无道夕。三更火起,合宅荡尽。’,
这条文献说明山都也是人形(即黄发黑肤矮身),有语言(责问袁氏兄弟伐树取巢),有复仇意识(半夜纵火烧袁氏房舍);有居所,即巢居。这显然是人类行为。又据《南康记》曰:“山都形如昆仑人,通身生毛,见人辄闭眼张口如笑,好在深涧中翻石觅蟹瞰之。’,“昆仑人”即黑人。这条文献可作“黑身有毛、见人则笑”的赣巨人的注脚。
另据《中肃纪闻》云:“州初置长汀,长汀大树千余株,皆豫章迫隘以新造州府,故伐斩林木。凡斩伐诸树,其树皆枫松,大径二三丈,高者三百丈,山都所居。其高者曰‘人都’……人都即如人形而卑小,男子妇女自为配偶。……尽能人言,闻其声而不见其形,亦鬼之流也。”《异物志》也载:“庐陵大山之间,有山都,似人裸身,见人便走,自有男女,可长四五尺,能叫唤,常在幽昧之中,似魅魅鬼物。”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山都高度是“可长四五尺。”《太平寰宇记》在引此条时则称;“大山穷谷之间,有山都人。”明确其为人.
综合以上及有关材料看:“赣巨人”(山都)和“木客”主要活动在以赣南为中心,及其周边地区的山区。早期可北到安徽、浙江等山区。宋以后在城有篇失,但在福建宋代还有木客,广西则直至明代仍有发现,显示呈向西南逐步消亡的趋势。现将其有关特征综述如下:
1)人类体质方面。(D比一般人矮小。如山都“人形而卑小”高二至五尺。木客则“形似小儿。”唯郭注赣巨人称丈许,而这与他赣巨人即山都的注文显然有抵触二更不合情理,疑为传误或望文生义。(2)皮肤黑色。赣巨人是“黑色有毛”,山都也是形如昆仑人,通身生毛,黑色赤目。并称山都、木客为“鬼类”。这鬼类便实指人黑。如《萍州可谈》载:“广中富人多蓄隽叹……色黑如墨,唇红齿白,发卷而黄,……谓之‘昆仑人”,。(3)有人类语言并通汉语。(4)披发健走,“手脚爪如钩利”。
2)物质文化方面。(1)能劳动做交易,如木客会砍杉杭易刀斧,制精器出售;山都善翻石觅蟹。(2)有原始的居宿方式,即住山崖石室或巢居。(3)有衣服。(4)懂使用火。
3)精神文化方面。(l)有葬礼和特殊葬俗,如木客“哭泣殡葬,酒食设人”和葬在“高岸树秒或藏石案中”。(2)能饮酒作诗。(3)有歌舞娱乐。“山都、木客为其舞唱之节”。(4)有婚姻,山都是“男子妇女自为配偶(较原始),木客是婚通莫摇。(5)不愿与外人接触,即“遥见分明,近则藏隐“闻其声而不见其形”等等。
3
赣南至今尚有部分瑶族和舍族,他们是否赣巨人的后裔呢?从一些生活表象看, 古代瑶族、舍族与赣巨人(山都)有相似之处,如均生活在山区、巢居(杆栏式草房),也有的住山洞石室,故史书称“炯蛮”。活动的历史地域也相吻合得上。但我们知道,瑶族和舍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他们的历史中均有关于盘瓤的传说。先秦统称之为“蛮”,后逐有“蛮僚”“南僚”之谓,至宋代始有瑶和舍族这两个名词。在这些有关“蛮”“僚”的史实中,却从不见有与赣巨人或山都有关的内容。在《山海经》中也讲到了“盘瓤”的故事,但历代注解者均未提及与同书中的赣巨人有何瓜葛。再说赣巨人的数量与生活习俗,也与之有极大的差异。最后从人类体质上看,瑶族和舍族与我们的现代汉人没有什么差别,即同属蒙古利亚人种,而赣巨人(山都)却是身材矫小,·肤色黝黑的人种.因此,他们不可能是赣巨人的后裔。
“木客”是否秦时遗民?此说见于明清文献中。如明《赤雅》卷上载:“木客··…自云:秦时造阿房宫采木,流寓于此(广西)”、清《赣州府志》亦有:“上洛山……旧传有木客,自云·秦时造阿房宫采木,避隐于此,食木实得不死。”@且不去考证秦造阿房宫果真派民工到这些地方采木否,仅此语气显系同一传闻。何况有关木客的情况,唐宋文献记载得最为详尽,却不见有此说。再据袁康的《越绝书》载:“木客大家者,勾践父允常家也,初徙螂哪,使楼船卒二千八百人,伐松柏以为梓,故曰:‘木客’。”这是汉初人记载春秋战国的事。此事在北魏《水经注》中也有载:“浙江又迁越王允常家北,家在木客村··…。”可见木客之名,秦之前便有,何况木客的人类体质不同于汉族,汉族民系中也无将死人葬于“高岸树抄或石案中”的葬俗。
“赣巨人”既不会是金民摇人的祖先,“木客”又不可能是秦时遗民。那么,他们会不会是同一人种民族呢?笔者倾向于肯定。理由有三:1)从有关事象看,其名称似乎始初称“泉阳,”秦汉时称“赣巨人”,魏晋南北朝称“山都”,一唐宋称“木客”。且早期对此的称谓十分混乱,好像因地而异,后逐归结到山都、木客名下,山都这个词又先于木客消失‘一2)他们的活动地域、生活方式和习俗,既相互重叠又十分类似。3)在人类体质上,他们几乎是统一的,并且没有别的民族与之相似。
可是这些身材矮小,皮肤又黑的人类又是何种族呢?_据已故著名人类学家,原厦门大学历史系林惠祥教授的《南洋马来族与华南古民族的关系》一文论证:太古时代,华南在蒙古利亚种尚未由华北南下之时,已有别种人的先住民族。其中便有属于海洋尼革罗系(同非洲尼革罗系一样的黑色人种)中的尼革利陀族,因其以身材矮小著称(在五英尺以下)。故又称“黑矮人。”并认为史书记载的三国“黝款(今安徽南部)短人”和唐代“道州(今湖南)矮民”应属这种民族。这种矮黑人的纯粹后裔至今在东南亚的一些僻远山区仍有残存。其基本特征是矮小(在145公分以下),肤色暗棕至黑,发卷,颜面像小孩,唇厚、鼻低而广,文化、文明程度极低,性情温和。关于古代华南曾生存过一支尼革利陀族的论说,还散见于林氏的《中国民族史》和《福建民族之由来》等著述中。据此,笔者依据赣巨人(山都)和木客是一种黑矮人民族,其体质特征与我国已知的古今民族不同;华南(包括了赣南)在古代曾生存过一支尼革利陀族的黑矮人民族;赣巨人(山都)和木客与今仍残存在东南亚僻远山林中过着原始生活的尼格利陀族,在人类体质和文化特征方面基本相同。所以,笔者认为:赣南及其周边地区的赣巨人(山都)和木客,就是林氏所述的海洋尼革罗系黑人种中尼革利陀族属下的一支,也是我国古代“百越”民族的组成部分之一。并推测该族在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由于强大的蒙古利亚人种的南下,这些来不及或无法退回海洋的黑矮民族,被追逐和分割包围在华南的一些大山深谷之中(如赣南山区),仍过着与外世隔绝的原始生活。由于生存条件越来越困难,他们或自然淘汰,或被外族追杀,或被强迫同化,人口日渐减少,活动地域日益缩小。大约在唐末,即大量中原汉人进入赣南山区后,赣南的赣巨人或木客终于消失,至明末其他地方的木客也消亡了。
江西古文明江西古文明曾经呈现出灿烂的光辉。樟树吴城商文化遗址和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的发现最为重要,证明商文化到达了江西。但从新干大墓中出土的铜器看,大量的青铜器都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纯粹的商王朝的铜礼器只占少数。江西的青铜手工业制造,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系统。瑞昌铜岭商代铜矿遗址的发掘,发现了竖井巷道,各种采矿工具,包括选矿用的木溜槽俱已齐备,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矿业遗迹。江西在我国古代青铜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北宋国都东迁汴梁(开封),中原与南方交通为之改变,长安东南的商山荆襄路骤然衰落。从汴梁至岭南主要走颍南(许昌),信阳,至鄂州转江州,或东南走惠民河经陈(淮阳)、颍(阜阳)、寿、庐(合肥)至江州。江西赣州大庾岭通道还承担了浙西往岭南的运输。江西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尤以制瓷手工业最为突出。江西制瓷手工业从唐代开始,逐渐取代浙江。洪州窑从东汉晚期开始,东晋南朝至盛唐是洪州窑的兴盛期,中唐以后衰落。代之而起的是吉州窑和景德镇窑。吉州窑包括永和镇窑场和临江窑,唐代末年已有烧造,但其兴盛应在南宋,它继承了北宋以来北方诸窑的工艺,并逐渐形成吉州窑的独特风格。永和镇窑场,规模很大,在沿江镇街上有许多“前店后场”的制瓷手工业窑场遗址,是保存最好、年代最早的以手工业为特征的古代城镇。景德镇窑场也是一座以制瓷为中心的城镇,是名副其实的“瓷都”,自宋代以来便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元明清三代御窑厂官工业,把景德镇制瓷手工业推向了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高峰。五十年来,考古调查发掘工作不断,近年在以珠山为中心的御窑厂地区发掘了不同时期的窑址,出土了数千件元明清各种类型的官窑瓷器。江西制瓷手工业考古的学术成就,震惊世界。
德安南宋咸淳十年(1274)周氏墓出土的329件丝织品、衣饰,包括纱、绉纱、绮、绫、绢、罗等品种,集中反映着宋代纺织工艺的高超水平,是目前所见少数最为丰富的古代丝织品考古的发现之一。进贤县李渡镇无形堂发现的烧酒作坊遗址,地层清楚,年代明确,尤其是发现了一批元代采用地缸发酵生产蒸馏酒的酒窖,酒窖所打破的地层及酒窖内出土的瓷片,均为宋元遗物,因此,可以认定李渡无形堂烧酒作坊是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的生产蒸馏酒的作坊遗址。
江西考古还有一项令人瞩目的发现,即明代藩王墓的发掘。已发掘的有南昌的宁献王朱权、宁康王朱觐钧和冯妃、宁靖王吴妃墓,鄱阳的淮靖王朱瞻墓,南城的益端王朱槟、益定王朱厚烨和万妃、彭妃、益宣王朱翊和李妃、孙妃墓、益定王朱由木和黄妃、王妃墓。明代藩王虽然在政治上没有实权,但他们在财物上却贪婪无厌,墓室豪华,随葬品颇多金银宝器,是研究明代服饰和工艺品的主要资料。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江西人才辈出,徐稚、陶渊明、綦毋潜、来鹄、林士弘、王安石、欧阳修、晏殊、晏几道、曾巩、黄庭坚、姜夔、杨万里、朱熹、陆九渊、京镗、石孝友、文天祥、虞集、揭傒斯、解缙、汪大渊、宋应星、魏良辅、汤显祖、朱耷、王猷定、彭元瑞、蒋士铨、魏禧、詹天佑、陈寅恪、傅抱石、胡先骕、梅汝璈、程懋筠、罗隆基、黄秋园、欧阳竟无、古龙、袁隆平、李安、刘颁、刘敞等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科学家若群星灿烂,光耀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