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子
阳江十八子集团简介
阳江十八子集团创建于1983年。是从传统手工生产碳钢菜刀发展到现代化、机械化规模,生产规格上千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刀具产品,集科研炼钢、生产、销售、旅游配套服务一条龙全方位经营的综合大型品牌企业,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及日、美、加、韩、东南亚、港澳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十八子集团经历了四个跳跃式发展阶段:
1983年创建初期附属于当时集体小厂“朝阳工艺刀剪厂”,是一个占地面积不足200平方米,只有8名生产人员,资金不足2万元,以生产碳钢菜刀为主的小作坊。
1988年彻底脱离挂靠集体小厂,成立“江城向阳家用刀具厂”正式成为私有性质的企业,拥有工业用地面积达2000平方米,生产人员50多人,当年创产销值达50多万元。
1997年成立现代公司机制的“阳江十八子厨业有限公司”,迎来了企业的迅速发展,员工增加到200多人,年产销值达到200多万元。
2002年集团企业全方位开发,企业飞速发展,成立了“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属下拥有8家子公司(阳江十八子刀剪制品有限公司、阳江十八子厨业有限公司、阳江十八子工贸实业有限公司、阳江十八子饮食娱乐服务有限公司、阳江十八子材料供应有限公司、阳江十八子精密特钢有限公司、阳江十八子真空设备有限公司、阳江十八子金属废品回收有限公司),拥有国内、国外、自制机械设备1000多台(套),工业用地及配套设施用地超过25万平方米,员工超过2000多人,年销售值超过3亿元大关。
集团公司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五大技术革命,奠定了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为“中国菜刀中心”的龙头地位。
第一次技术革命是1993年首次将传统焊接刀具改进为连体直出刀具,引发中国刀具第一次革命。
第二次技术革命是1995年参考当时日本、德国刀具的特点,开发创新外观品种多样化的符合中国实际的日式多功能家用厨刀,引领刀具市场由单一产品拓展为多类型综合刀具市场。
第三次技术革命是套装刀具的开发推广,借鉴国外经险,设计推出了倾注“人性化”理念、富有中国特色的通透式套装刀具系列产品。
第四次技术革命是率先将军工材料及高级国际流行材料不锈钢复合钢转换为民用制造刀具。
第五次技术革命是建设精密特钢厂,瞄准国际高级刀具市场,首创全球“炼钢、制刀、技术一体化”制刀模式。
集团公司通过工贸合作、经济互补的经营方式,使企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受到有关部门的肯定和社会的认可。
集团公司通过ISO9001:2000、ISO14001:2004认证。主打产品“十八子作”系列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国家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品牌”、“广东省名牌产品”;国家科委认定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被国家旅游总局评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省政府认定为“广东省优秀高新技术企业”;被广东省科技委员会、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广东省计划委员会联合批准为“广东省五金刀具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广东省连续十四年重合同守信用企业”,阳江市“科技兴市十项工程实施单位”和“重点发展工业企业”,2006年获得“广东省十大民营诚信企业”等300多项荣誉称号和奖项。
公司正顺应全球化、市场化需求不断改革,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优势,提升品牌价值,打造国际知名品牌,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壮大。
十八子
指李姓。
李字拆开则为十、八、子三字,故称。
《魏书·賨李势传》:“ 建国 十年, 司马聃 将 桓温 伐之, 势 降於 温 。先是频有怪异……童谣曰:‘ 江 桥头,阙下市, 成都 北门十八子。’”此指 李势 。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三:“ 慧化 尼歌词曰:‘ 东海 十八子,八井唤三军。手持双白雀,头上戴紫云。’”此指 李渊 。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七:“ 衍 ( 王衍 )在 蜀 时,童谣曰:‘我有一帖药,其名为阿魏,卖与十八子。’其后 衍 兄 宗弼 果卖国归 唐 。”此指 后唐 庄宗 李存勗 。
3.十八子,黑龙江水产。大小都有,小的可以是寸把两寸长,半两三钱重的小不点,象川丁子、柳根子,没法煎焖炖汆,只能做裹面酥炸或做鱼酱。大的,连鳇鱼都在这“子”里。但这个十八子是个概数,到底是哪十八种,我问过不少人,没有一个能数全的。能吃全的人,大约更少的可怜。查资料才知道这十八子并不逊于三花五罗,也是鱼之珍者。而且并不止“十八”这个数,十八只是形容其多而已。收集到的有:
岛子,又叫白鱼,学名翘嘴红鲌。在南方,太湖白鱼是华东淡水鱼中的佼佼者。黑龙江的白鱼以兴凯湖白鱼最为有名。清蒸白鱼,是黑龙江人接待客人的当家菜。
七里浮子,学名鲟鱼,是国宝级的珍品。鲟鱼肉质柔韧,最有特色的是七里浮子的骨刺都是脆骨,连鱼头都能全部嚼食。四川麻辣火锅传到黑龙江,黑龙江人就把七里浮子往锅里放,不是麻辣火锅了,成了麻辣鲜火锅,连四川人吃了都叫绝。
牛尾巴子,学名乌苏里鮠。外形象嘎牙子,但比嘎牙子大许多,用酱焖牛尾巴子下饭,美的很。
鲤拐子,就是鲤鱼。这是黑龙江人最常食的鱼,名堂也多。有一个品种叫三道鳞,我在别处没见过。鲤鱼能干炸,能红烧,能浇汁,能煎焖,能炖,能汆,能炒,能熘,深受家庭主妇的喜爱。
草根棒子,就是草鱼,学名鲩鱼。这东西在广东风光的很,但在黑龙江,人们不把它当个贵重玩意儿。排队,它的排到鲤拐子后面。
鲫瓜子,就是鲫鱼,南方人有把它叫鲫壳的。学名银鲫。在黑龙江人眼里,这鲫瓜子好。四两半斤,易于烹调。酥鲫鱼,红烧鲫鱼,干炸鲫鱼,都是下酒的好菜。鲫鱼炖豆腐,更是下饭的好菜。
鲢子,大名鲢鱼,学名白鲢。鲢子多刺,因而用来煨汤的多,有的人干脆只喝汤,不吃鱼,把汤炖的浓浓的,往里下豆腐,下白菜,反把鱼捞出来,扔了,有点忘恩负义的意思。
嘎牙子,学名黄鱼桑。在黑龙江,这嘎牙子可了不得,人人皆知,人人皆夸。黑龙江人,没有吃过嘎牙子的,说出来,让人笑掉大牙。嘎牙子好,可做法只有一种,酱焖。其它任何做法,都会破坏嘎牙子的形状,得到乱七八糟的结果。因为这嘎牙子的肉细嫩之极,即使酱焖,也得先将酱汤熬开,然后小心翼翼地放入,收汤以后,也得小心翼翼地将鱼铲出。否则,就成了一锅鱼酱。在我吃过的所有的鱼中,嘎牙子是最嫩的一种。海鱼里有一种九兔,吃起来象豆腐,但那是软,不是嫩。与嘎牙子的鲜嫩比较起来,天壤之别。
鲇鱼球子,学名鲇鱼。是黑龙江的又一个知名品牌。知名知在一句俗语上:鲶鱼炖茄子,撑死老爷子。被拿到中央电视台去宣传,搞的全国人民都知道。这鲶鱼,在黑龙江最普通的做法,就是炖茄子。特别是农村。热炕头上盘腿一坐,炕桌上一大盆鲶鱼炖茄子。小酒盅一端, 吱溜一口酒,吧嗒一口鱼,美的,不是老爷子也成了老爷子,给个县长也不换。
柳根子,学名拉氏鳗。小不点,干炸、炖汤、酱焖都可以,最好做鱼酱,配小米水饭,一绝。
船丁子,学名蛇鮈。大小和模样和柳根子相象,吃法也相象。川丁子产量大。大江大河里有,小溪小沟里也有,捕捞容易。在农村,农民拿它做成鱼酱,在没肉的情形下,它是农民摄取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斑鳟子,学名黑龙江鮰鱼。青根棒子,就是青鱼。黄姑子,学名银鲴。红眼瞪子,学名赤眼鳟。麦穗子,学名麦穗鱼。山鲤子,学名东北鳈。葫芦片子,学名黑龙江鳑鮍。沙姑鲈子,学名葛氏鲈塘鳢。红尾巴梢子,学名拟赤梢鱼。还有白漂子、紫泥肚子、细鳞子、刁子,连学名都不知道。有的是查资料,才从字面上认识的,乌苏里江的鱼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