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路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宜路镇地处豫皖两省、三县(郸城、沈邱、界首)交界处 ,总面积132平方公里,全镇辖北头村、左庄村、小侯庄村、张庄村、三里村、牛庄村、段庄村、界牌村、张寨村、马寨村、于寨村、倪集村、南头村、杨庄村、党庄村、高庄村、孙寨村、大侯庄村、前陈村、王楼村、岳庄村、刘老庄村、王康楼村、景路口村、吴庄村、徐庄村27个行政村,135个自然村,69000人,84000亩耕地。

历史悠久,该镇为汉代古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1800多年,西汉在此设驿站,相传王莽赶刘秀遇经此而迷路,故称“迷路站”,亦称“梅鹿站”,东汉置宜禄县,三国、魏、晋间废。1958年成立宜路人民公社,1987年撤乡建镇,1999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镇。

土地肥沃。物富民丰,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是郸城县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省粮食生产“百强乡镇”,市粮食生产“十强乡镇”,有豫东粮仓之称,年供应市场粮、棉、油1.5亿吨,中药材久负盛名,年购销额2亿元,素有“中州药乡”之誉。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形成了以农副产品加工、五金电子、铁合金、机械制造、运输、建材等6大支柱产业,年产值2亿元,已成为富民富财的“半壁江山”。

基础设施完善,城镇建设已成规模,形成了四纵五横城镇框架,给水、排水、绿化、美化、亮化等配套设施齐全,35KV变电站,可满足工农业用电需求,通讯网络交织,建有基站2个,3000门程控电话直拨国内外,拥有省百强文化站、建有农民文化宫一处,初中三所,小学28所,国家级卫生院一所,省级粮食储备库一处。

宜路商机无限,极具发展潜力

一、区位优越,商贸兴隆。自古以来即是辐射方圆百里的商贸重镇,两省三县边界地区畜牧、药材、粮油等物资交流集散地。目前,各类服务、商贸批发零售网点600家,市场辐射周边两省50个乡镇,日上市万余人,商贸总额70多万元。

二、交通便捷,县道郸——界公路穿境而过,与漯阜高速公路相通,宜路中型客运站日发往郑州、石家庄、大连、上海等客车40余辆。

三、投资环境优越,对外商来镇投资开发者,优先让出地皮;经商办企业者,三年无偿使用土地,帮助办理各种手续,免收三年工商税、地方税当年全部返还,第三年返还50%;优先办理户口登记,提供入托、入学等优质服务,凡为镇引资10万元以上者,按10%奖励引入,凡介绍投资50万以上,进镇办企业的,奖励引进入投资金额的5%。

宜路镇经是设计院规划绘制了2010年镇区占地6平方公里远景规划和目前占用地4平方公里,集镇人口1.5万人近期规划蓝图,以原有基础设施为基础,由里向外,填空补缺成块状网络结构发展,形成工业区、贸易区、旅游区、行政区,居民区等六大区域布局,一个经济发达、功能齐全、辐射能力强、环境优越的郸城东南经济文化重镇和对外开放的明星城镇,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