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竖为虐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拼 音 èr shù wéi nüè

释 义 比喻疾病缠身。竖:小子;二竖:指病魔;虐:侵害。

出 处 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年》:“公(晋景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用 法 作谓语、定语;比喻疾病缠身。

典 故 春秋时期,晋景公有一次得了重病,听说秦国有一个医术很高明的医生,名字叫做缓,便专程派人去请来。

缓还没到,晋景公就在恍惚中做了个梦,梦见了两个小孩,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说话。

一个说:“那个医生就要来了,听说他医术十分高明,我看我们这回难逃了,我们躲到什么地方去呢?”另一个小孩说道:“这没什么可怕的,我们躲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无论他医术如何高明,都奈何我们不得。”

不一会儿,缓到了,立刻被请入宫替晋景公治病。诊断后,缓对晋景公说:“这病已没办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针又达不到,药力也达不到。这病我实在治不好了。”

晋景公听了,十分惊异,自己梦见的两个小孩的对话果然被缓验证了,便点了点头说:“你的医术真高明啊!”说完,送给缓一份厚礼,让他回秦国去了。

不久,晋景公便病死了。

“二竖为虐”一成语便出于此。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