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运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拼 音fèng tiān chéng yùn

释 义奉:遵照。奉天:遵从天意,指皇帝受命于天。承运:继承新生的气运。指君权神授。封建帝王诏书开头的套语。

秦朝起开始使用,帝王诏书上的用语。

秦朝和其以前的朝代不同,它不像春秋战国一样用“天命”的说法统治其臣民,但是也找到了另一种根据。《史记》说:“秦始皇既并天下而帝,或曰:“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见①,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草木畅茂。殷得金德,银自山溢。周得火德,有赤乌之符②。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于是更命河曰“德水”,以冬十月为年首,色上黑③,度以六为名④,音上大吕⑤,事统上法⑥。”所以,秦的“奉天”是靠“五德”运行中的“水德”的“当运”。后来的封建社会的皇帝兼用这两种虚构,自称为“奉天承运皇帝”。

“奉天”是说“奉天命”,“承运”是说承“五德”的运行。

①螾:《集解》引应劭语说:“螾,丘蚓也。黄帝土德,故地见其神。蚓大五六围,长十余文。”②《索隐》说:《中候》及《吕氏春秋》皆云“有火自天止于王屋,流为赤乌。”火舌化为红色老鸦,周人以为是象征吉祥的符瑞。③五色之中崇尚黑色。上同“尚”。④五行之数:一、六为水,二、七为火,三、八为木,四、九为金,五、十为土。秦自以为得水德,水数一、六,一不能成变化,便取六为度数,如六寸为符,六尺为步之类。⑤大吕:十二律之一,于五音为商,于五行属金。按五行生克学说,金能生水。秦以为水德,所以于十二律中崇尚大吕。⑥《集解》解释说:“水阴,阴主刑杀,故尚法。”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奉天承运这个词真正使用在帝王诏书上,却是从明朝开始。

明 太祖 初,定大朝会正殿为奉天殿,于皇帝所执大圭上刻“奉天法祖”四字,与臣下诰敕命中必首称“奉天承运皇帝”。后相沿成为皇帝敕命中的套语。《金瓶梅词话》第九九回:“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闻文能安邦,武能定国。”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奉天承运四字》:“按此条,论奉天殿名而及之。是知‘奉天承运’四字,至今循用,实始于 明 初也。”参阅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列朝二·更正殿名》。

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一记载太祖尝言:“见人言动皆奉天而行,非敢自专也。”因而其诏书的开头就是奉天承运,明代礼仪明文规定,亲王,群臣上表笺,都得有“皇天眷命,统驭万方”,“承天受命,君师宇内”等字样,节日朝贺须用“奉天永昌”,皇帝郊祀称自己为“嗣天子臣”,其使用的音乐头一句就是“荷蒙天地兮,君主华夷。” 皇帝结婚的纳采制词首句也是“朕承天序”,皇帝的宝玺则有皇帝奉天之宝,奉天承运大明天子宝”等等。

而到了清朝,更加是将这个套语用到了极致。清承明制,其诏书多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头,中间诏示内容,最后一般以“布告天下咸使闻知”或“布告中外咸使闻知”结尾。诏书以外,清代还有制辞(即制书)其开头一般是“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云云。

http://www.zdic.net/cd/ci/8/ZdicE5ZdicA5Zdic8971428.htm

http://www.guxiang.com/lishi/shihua/pingzhu/200202/200202190045.htm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