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兰溪
作者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享年66岁。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眉州(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苏洵的大儿子,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背景本篇一作《游沙湖》。兰溪,在湖北省蕲水县东,水出竹箬山,其侧多兰,唐置兰溪县。时兰溪之水颇有盛名,《煎茶水记》说“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 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二月到黄州,游兰溪是元丰五年(1083)三月事。文章记述了与聋人医生庞安时结识的过程及同游清泉寺的情景,笔墨颇为风趣,略有苦中作乐的味道。
原文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过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云:“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译文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乡镇沙湖,又叫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几亩田,因为去看田地好坏,得了病。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去他那里请他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领悟超过一般人,我用纸写字给他看,没写几个字,他就能够懂得我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
病好之后,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多路,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条兰溪,溪水往西流。我作了一首诗歌: “山下短短的兰芽浸在溪水中,松林里沙子路土干净没有污泥。晚间萧萧细雨里子规啼鸣。谁说是人老了不再年青,你看那流水还能向西,白发的老人还能作报晓的公鸡。”这一天,喝得大醉了回去。
注释
①选自《东坡志林》。本篇一作《游沙湖》。游兰溪,游览兰溪。兰溪,在今湖北省浠(xī)水县东,水出竹箬山,其侧多兰,唐置兰溪县。时兰溪之水颇有盛名,唐代张又新《煎茶水记》说“蕲(qí)州兰溪石下水第三”。
②黄州,现在湖北省黄岗一带。苏轼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③相,xiàng,察看。
④庞安常,人名,字时安,当时名医。儿时读书过目不忘,博物通古今。及长,耳聋;但自学研习中医,尤善针灸,为人治病,十愈八九,救人无数,为乡里口碑。
⑤颖悟绝人,聪明超过一般人。颖悟,聪明。绝,过。
⑥辄,zhé,总是,往往。
⑦了,领悟。
⑧戏,调笑。
⑨异人,奇特的人。
⑩蕲(qí)水,旧县名,治所在今湖北浠(xī)水县。
(11)郭,外城,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一道城墙。
(12)王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表字逸少。传说他曾“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13)甘,香甜,味美。
(14)歌,指文中结尾部分的《浣溪沙》词,也是作者所作。原词的小序说:“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15)萧萧,同“潇潇”,形容细雨。
(16)子规,杜鹃鸟。
(17)少,青春年少。
(18)“休将”句,不要面对报晓的黄鸡悲叹自己的白发。黄鸡,报晓鸡。白居易《醉歌示妓人商玲珑》曰:“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发催年酉时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白居易称“黄鸡催晓”、“白日催年”,慨叹人就是在黄鸡的叫声、白日的流动中一天天变老的。苏轼在这里反其意而用之。
(19)剧饮,开怀畅饮。
思想感情《游兰溪》记述了苏轼与聋人医生庞安时结识的过程及同游清泉寺的情景,笔墨颇为风趣,略有苦中作乐的味道。豁达诙谐的表现.寄托了对于自身境遇的无奈和伤感,当然还有苏轼本人与生俱来的超脱心态,使本来凄苦的境遇也有了一些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