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柳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作品信息【名称】《新柳》

【年代】南宋

【作者】杨万里

【体裁】七言绝句

作品原文

新 柳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1]

作品译文百尺长的柳条轻拂过闪耀着银光的水塘。

柳色啊,且莫是深青的,只需要浅黄。

柳条虽长,可他未必能蘸到水。

啊,原来是水中的柳影将他拉长了。[2]

作品鉴赏杨万里的《新柳》一诗描摹细腻,韵味清新,妙手天成,生面别开,颇能代表其“诚斋体”的诗风。

诗人漫步赏柳,由远而近,视线也由上而下,从岸上柳条,写到水中柳景。作者出人意料地只用了一个非常亲切的“引”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格,不仅照应了前面的“百尺”一词,又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柳影相连,相映的优美而有动感的画面,富有情趣地表现了作者对新春的喜爱之情。“引”呼应篇首,说明柳条之所以能达“百尺”之长,因水中柳影把“引伸”之故。“引”字描绘出微风吹动,柳枝轻扬,水上水下连成一片的优美画面,把柳影即把新柳,把整个画面都写活了。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活泼、新颖、意趣和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深情,正是其冲破江西诗派冷僻生涩的藩篱而表现的特色—“诚斋体”的特色。[2]

作者简介

新柳
杨万里像

杨万里[3]

(1127-1206年)南宋诗人。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绍兴进士,曾任秘书监。主张抗金。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家”。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精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号为“诚斋体”。

杨万里学问渊博,才思健举。亦能文,对理学亦颇注意。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诚斋集》,今存。[4]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