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

è
笔画共十画,部首为食字旁.形声。从食,我声。本义:饥之甚。按:在古代,“饥”与“饿”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别。“饥”指一般的肚子饿;“饿”是严重的饥饿
饿
e
1.hungry
2.to cause hunger
同本义 [hungry]。与“饱”相对
饿,饥也。——《说文》
饿,无食久馁也。——《六书故》
饿,甚于饥也。——《正字通》
有死者曰大饥,无死者曰大饿。——《谷梁传》疏引徐邈说
无一月饿。——《淮南子·说山》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韩非子·饰邪》
又如:饿隶(饥饿的人;形容干瘠的样子);饿损(饿坏);饿杀鬼(方言。贪吃的人);饿病(饥饿致病)
使受饿;感到饥饿 [starve;hunger]
饿其体肤。——《孟子·告子下》
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论语·季氏》
又如:孩子饿了;别饿着小猪
贫困;缺少 [poor]。如:水田饿水;干田饿水;饿乡(缺吃的乡里)
饿鬼è guǐ
[preta] [佛]∶不断受饥渴折磨而不安的鬼魂
饿饭è fàn
[go hungry] 挨饿,没饭吃
饿虎扑食è hǔ pū shí
[prey on victim like a famished tiger] 饿极了的老虎向食物扑去,喻极其食馋,动作极为迅速猛烈
饿虎扑食最伤人,蛟龙戏水能凶恶。——《西游记》
饿狼è láng
[wolfer] 饥饿的狼;比喻贪婪的人
饿殍è piǎo
[corpse of the starved] 饿死的人。亦作“饿莩”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孟子·梁惠王上》
饿殍枕藉èpiǎo-zhěnjí
[a lot of people died of hunger] 枕藉:交叠而卧。饿死的人纵横交叠,形容饥荒之年的悲惨景象
饿——也是方言的谐音,在武林外传里佟湘玉口头禅其中的一个字。
●为什么会肚子饿呢?
这是神经中枢的感觉。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吃进的饭菜,一般大约经4—5小时,就从胃中排空。这时候,胃就会开始剧烈收缩。胃排空的时间与食物的成分有密切关系。如果纯粹是糖类食物,一般2小时左右排空,蛋白质类食物,大约需3—4小时,而纯脂肪类的食物,约需5—6小时。因此,混合食物平均是4—5小时。
胃排空的速度还与进食的量成正比例。如胃中有100毫升的食糜,则每分钟排出约5毫升,当胃中食糜容量达500毫升时,则每分钟可排空15毫升。胃中的内容物排空以后,胃就开始收缩。这是一种比较剧烈的收缩,它起自贲门,向幽门的方向蠕动。这种收缩使人感到饥饿;也就是应该进食的一种信号。
我们知道,不论什么时候,胃中总存在一定量的液体和气体。液体一般是胃粘膜分泌出来的胃消化液,量并不太多。气体呢,一般是在进食时,随着食物一起吞咽下去的。这样,胃中的这些液体和气体,在胃壁剧烈收缩的情况下,就会被挤捏揉压,东跑西窜,就象我们洗衣服的时候,衣服中如果包着一定量的空气,在水中一揉一搓,也会发出现吸咕咕的声来,是同一个道理的。
天津话:饿读音同“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