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肉阜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概述

尿道肉阜(caruncle of urethra)是女性尿道末端良性的息肉状赘生物,常位于尿道口的后方。[1]

病因

尿道肉阜的病因还不甚了解,一般认为可能与局部损伤和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有关。

尿道肉阜可以有蒂亦可为广基的,颜色鲜红,表面光滑或有皱纹,质软而脆,易受损伤而引起出血。尿道肉阜通常都不很大,约为0.5~1cm大小,多数长在尿道口内,少数可突出尿道口外,亦可累及尿道外口的四周。

显微镜下可见尿道肉阜由上皮、血管和肉芽组织组成,可以分为三种病理类型:以上皮增生为主的称为乳头状瘤型,以血管增生为主的称为血管瘤型,以肉芽增生为主的称为肉芽肿型。

尿道肉阜很少发生恶变。

症状

尿道肉阜多见于中年以上的妇女,不少病人可以完全没有症状。有些则表现为局部烧灼样的疼痛,常因排尿、行走、性交或衣物摩擦而加剧;另一些病人则因局部损伤或感染可有少量出血。少数病人疼痛可以十分剧烈,以致因惧怕排尿而引起尿潴留。

诊断

一般通过视诊即可明确诊断,但有时尿道肉阜不易与早期癌肿鉴别,所以手术切除的标本均应送病理检查。

治疗无症状者不必处理,有症状的应行手术治疗。首选的方法是将肉阜完全切除后缝合缺损的粘膜。局部电烙常不彻底,易有复发,已很少使用。尿道肉阜切除后可留置导尿管24~48小时,拔除后多能自行排尿。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