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鉴仿三赵山水图

【名称】清王鉴仿三赵山水图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属】民间收藏
【文物现状】辽宁省博物馆藏
【简介】
绢本,设色,纵:162.7厘米,横:51.1厘米。
“三赵”指的是赵令穰、赵伯驹、赵孟頫,王鉴在此画中题“以三赵笔法合为之”,表明了自己的审美理想,并非具体地模仿这三家的某些作品。这是一幅非常侬丽的春景,满园的新绿 山石用解索皴、披麻皴,先勾皴,再以淡墨渲染。重染和轻染分阴阳两面,立体感很强。在表现杂树的枝叶时运用了以多种点法:圆点、横点、介字点、鱼子点等等,表现多种树木。
王鉴(1598-1677),字元照,一字圆照,号湘碧,自称染香庵主。江苏太仓人。崇祯六年(1633)举人,后仕至廉州(广西合浦)太守,故又称“王廉州”。王世贞之曾孙,家藏古今名迹甚富,多以悉心摹写,故其对传统绘画之技法把握甚深,随手而出,必有家法可溯。为“清六家”之一。画风与王时敏相近,仿古之作数量甚多,功力非凡,善用苍笔破墨。王鉴作画以古为尊,在《染香庵画跋》中,他说到:“画之有董(源)、巨(然),如书之有钟(繇)、王(羲之),舍此则为外道。”故其作画多以“临”、“仿”为题,但并非单一性地照本抄摹,而是以古人之技法为鉴,来表现自己的艺术情趣和审美理想。如其代表作之一的《仿三赵山水图》,就是以北宋画家赵令穰、南宋画家赵伯驹、元代画家赵孟頫这三家之笔法,合而融会之。《国朝画征录》称王鉴“精通画理,摹古尤长,凡四朝名绘,见辄临抚,务肖其神而后已……而于董(源)、巨(然),尤为深诣。”与王时敏同是清初画坛上的领袖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