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百科
分享
 
 
 

碛口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碛口镇

概况碛口镇地处吕梁山西麓,临县城南48公里处,南与柳林孟门镇相接,东与林家坪镇相连,北与丛罗峪镇接壤,西与陕西吴堡县隔河相望。全镇面积108.45平方公里,人口33409人,其中农业人口31405人,共有40个行政村,一个居民委员会。现为山西省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被列为山西省风景名胜区、山西省地质公园。碛口镇于2005年9月入选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镇内西湾村是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该镇煤炭资源丰富。目前已形成以旅游、煤炭资源开发为龙头的大发展格局。

镇内资源丰富,有以黄河风情为主的自然景观和以明清建筑为主的人文景观,倍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镇内西湾村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同时地下资源也相当丰富,有以4号优质煤为主的煤炭资源和黄河水力为主的水力发电资源。

镇内主产红枣和蔬菜,反季节的蔬菜销往离石、柳林等地,是农民收入的一项来源。

突出本地特色农业,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按照县委、县政府农村工作思路,结合该镇实际,继续坚持把蔬菜、红枣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多措并举,多元增收,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1)、蔬菜产业迅速壮大。针对蔬菜产业在该镇具有传统优势的现状,在做大做强上作文章。一是扩大蔬菜种植,提高蔬菜品质。通过宣传发动,科技扶持,积极引导农民改良蔬菜品种,扩大蔬菜种植面积。2007年共组织由省科协、县科技人员22名38次,在本镇进科技培训。蔬菜协会也充分发挥作用共组织55次街道31个村进行科技知识讲解,受训人员上万人,有力地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二是推广温室种植,增加综合效益。通过科技培训,大力倡导农民实现蔬菜温室种植,目前,全镇蔬菜温室种植已达800余亩,平均亩增效益1200余元。

(2)、粮食直补政策得到有效落实。该镇粮食直补发放工作圆满完成,粮食直补资金120余万元,全部以“一卡通”、“一折通”的形式由专门人员入村发放到户。为了让农民深刻理解中央文件和有关粮食直补工作的政策,按照上级要求,深入细致地在全镇范围内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为防止虚报、瞒报,镇政府包片干部全都下村入户,实行镇干部保村制,在村干部的协助下逐户、逐地块核查土地面积,并逐户登记,然后张榜公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了公正性、真实性。粮食直补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科学种粮的积极性,保证了该镇粮食生产的稳步发展。

该镇继续以“加快旅游开发保护步伐”为富民工程,紧紧按照上级旅游管理部门的旅游开发保护思路,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成功举办了“红枣红了,百名书法家走进碛口”重大活动。修建了连碛口广场和旅游接待部的80余米的涵洞一处。同时,在各景点成立旅游景点环卫队,每天及时处理垃圾,极大地改善了旅游环境。举办了三期由35名旅游景点解说员和爱好者参加的培训班,有力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历史变迁从临县,离石、柳林一带出土的大量陶片、石刀、石斧、陶环等多种文物考证、远在新时期时代,碛口这方土地上就有人类居住、

碛口镇

生息、繁衍。

道光七年《永宁州志》记载:“靠林县和州之间,有古城遗址。民国6年,《临县志》记载,:“汉武帝4年,今碛口秋水河东寨村记载”

南北朝时期临南置定胡郡,定胡县,故治在今柳林孟门镇。碛口之名,最早见于书《隋书》,是山西面对匈奴的防御要塞。道光七年《永宁州志》记载:“州西少一百二十里,曰孟门镇,周大象元年于次设定和县,隋置孟门关,其地势显固,碛口距孟门只有15公里,且兼在黄河暗边,均应为重要的军事重镇。

碛口座落在黄河和楸水河的三角冲积而成,仅知在明末清初,临县天灾人祸,人口不到2万,但碛口非常萧条。当时集镇2公里的侯台镇。传言“先有侯台镇,有有碛口镇。清朝乾隆秋水河冲毁侯台镇,碛口镇开始兴盛。

碛口在清朝乾隆年间,得益于大同碛险关,以及晋商的的辉煌,成为“晋商西大门,黄河大码头”。时有州县之分,就是说碛口一半属于永宁州,一半属于临县。民国初年,临县行政区划为五区36所,碛口一带属于香炉所,管辖112个村庄,其中包括今柳林一些镇。

民国十四年临县设四个区,三区为碛口:离石县分为五个区,四区为碛口,区所都住扎在碛口黑龙庙。

民国35年,临县、临南县合并为临县;离石和离东县合并为离石。将碛口划归临县,成为碛口镇,一直到今。

景观简介夏末秋初,屈指历数自己的足迹——睡过古庙、藏民居、四合院的大火炕,还有神奇的潜水艇和金字塔边上的阿拉伯“飞毯”,然而,入住山西碛口镇这般土生土长的窑洞倒还真是第一遭。

寻古迹

碛口镇和壶口的位置都是在黄河边上,只是碛口镇在壶口以北220多公里的吕梁地区临县近五十公里的黄河边。古镇的形成很有些渊源,一是地理环境造就,二是有创造了商业和金融奇迹的晋商作为其发展背景,使得小镇最繁华时发展到三千多个店铺商号,名噪一时。

镇口以北的黄河河道有四、五百米宽,到了镇口以南,河道急速收缩至不足百米,河水流成了S型。河道的其余部分都成了乱石滩,南北落差十余米,古时船行至此,为了不走险滩,纷纷上岸改走旱路。于是,西北出产的粮油、皮毛、药材从此处上岸,由骡马、骆驼运到太原、晋中、京津等商业发达地区,回程时,驮回了棉花、绸缎、茶叶、火柴等日用品,再经水路运送西北。用现在的观点看,碛口镇的繁荣是接受晋商经济辐射的结果。

住窑洞

住窑洞的想法这次终于得以真正实现。听着水声沿着黄河边的古道进镇,碛口旅馆赫然在目。旅馆依山而建,前面是大院,后面是上下排列的二层二十多间窑洞,吃饭就在院子里,整体建筑是个四合院和窑洞的综合版。最有意思的是可以上到大院顶上的平台,从黄河边小摊那里买来沙瓤大西瓜,切好了整整齐齐放在墙头上,像展示战利品一样,之后开始看黄河上来往于晋陕二岸摆渡的大木船,边吃西瓜边听枣树林里山风吹过树叶的声音,在这个盛夏最高温度只有26℃的山区古镇里,这样的“行为艺术”肯定是被看做怪异和浪漫的。

听黄河

古镇上建筑大部分难以看出当年繁华,只能凭墙头上的介绍和留存下来的现状来想象。古镇人纯朴好客不保守,要是遇上赶集的日子镇上更是热闹:土产加舶来品,牛仔裤加白羊肚头巾,人力大木船上摆渡来了黄河对岸的摩托车……那种感觉就是雪碧加老陈醋,感觉说不出却让你记忆深刻。

入夜的古镇是安静的,这里的人家很多都吃两顿饭,早晨8、9点一顿,下午3、4点一顿。这里没有影剧院、没有网吧、没有舞厅,古镇人家的木窗框里透出的是点点淡黄色的灯光。历史的脚步似乎只有在夜里才让人感受得出来,因为万年未变的黄河交响乐依然在这里奏响。

碛口集萃黑龙庙

碛口镇

创建于明代的黑龙庙位于临县南端湫水河处的碛口镇卧虎山,主要由山门、正殿和乐楼组成。庙宇依山傍水,创建三百余年来,几经修缮,整体建筑严谨合理,左右对称,雄伟壮观。仰观庙宇叠于险峻的石崖之上,雕梁画栋,古朴典雅;倚庙廊居高俯视,秋水河与黄河的交汇尽收眼底。庙中乐楼的音响效果极为奇特,不用扩音设备,万人看戏,声音清脆,乃至响彻数里。所以每逢古会隆节,秦晋两省四乡群众观光游览都络绎不绝。

大同碛

位于碛口古街西南500米的湫水河入黄河处,是秦晋峡谷间最大的一个碛。黄河进入大同碛,河面急剧收缩为百米左右,河水涌向落差约10长3000米的倾斜河道,顿时水流湍急、浊浪排空、咆哮如雷、声震十里,观者无不惊叹。

西湾村陈家大院

是清代陈姓富商民宅大院,坐落在碛口镇东约一公里的湫水河边,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整体如一座阶梯式城堡,院内5条巷道按金、木、水、火、土的五行排列,寓意家庭世代旺盛,其建筑、石雕、砖雕、木雕都很有考究,整个君臣人有典型的吕梁地区风格。最令人稀奇的是,这座3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竟然保留至今且基本无损。

碛口镇西湾村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落,一片浑然天成的民居建筑群,一段晋商兴衰沉浮的历史,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西湾

西湾民居

这条大河是唤作“母亲河”的黄河,在黄河流经山西临县境内的秦晋大峡谷时,突然拐了一个弯,形成了一个天然码头——碛口。悠悠湫水从这里汇入了黄河的洪流,养育了两岸人家,滋润着周围的村落。在这些村落中,有一个西湾村在2003年底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评选为2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成为山西唯一获此殊荣的村子。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村落?它有着怎样的历史?又何以从寂寂无名而跻身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列呢?

在距离闻名遐迩的临县碛口镇一公里的地方,到了西湾村。这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落,座西北向东南。当地人说,西湾村当年选址是依据传统的风水学说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的原则进行的。村落的主体部分建在两座石山中间,民居建筑群坐落在三十度的斜坡上,层层叠叠,空间和平面布局丰富多彩,最高处可达六层。参差错落、变化有致。给人以和谐秀美、浑然天成之感。湫水河静静的从村前流过,见证了西湾村的创建、兴盛和衰落。西湾村的起源和当年的水陆码头碛口的兴起有着不解之缘。这是一个单姓村,村里的几十户人家几乎都姓陈。他们的迁居始祖是西湾村的创建者陈师范。明朝末年,陈师范迁居碛口,利用碛口的商贸条件在当地作搬运工起家,后来开店经营各种物资发达起来。成为富商的陈师范在湫水河边紧邻碛口的地方建起了村落,以后的数代人又历经上百年的扩建,终于把西湾村建成了一个拥有几十座宅院的城堡式建筑群。

走进西湾村的时候,感觉如同陈年老酒刚刚开坛,醇香袭人。西湾民居整体设计奇特,整个村落由五条南北走向的竖巷分隔开来。这五条竖巷寓意为金、木、水、火、土五行,代表着陈氏家族的五个支系。各个支系的人分别依这五条巷子聚居,既便于管理,又易于日后村落向左右扩展。每条竖巷里的宅院都可以互相贯通。只要进入一座院落,就可以游遍全村,可谓:村是一座院,院是一山村。这样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村内的横向交通,更有利于突发事件下的快速转移和集体防御。巷子的地面用石块铺砌,两侧有石护墙,有的地方还建有堞楼和供巡视的墙道。早先村子的外围建有封闭的村墙,只是如今都已塌毁了。当年,整个村子如同一座壁垒森严的城堡,只在村南段建有三座寓意为天、地、人的大门。显然,古村西湾对外部世界来说是封闭的、内向的,而对于大家庭的生活方式而言是开放的、外向的,折射出对外防御、对内聚合向心的传统心态。这种对外排斥、对内凝聚、重视防御、居安思危的设计思想,我们在山西的一些晋商大院中也曾看到。

西湾民居的特点就是:依山就势,街街相通,巷巷相通,院院相通,还有一个特点,和其它地方的建筑不一样的特点,它都是窑洞式的明柱厦檐高屹台,它正面是明柱厦檐高屹台院,南面是客厅,或者是马棚、厕所、大门,它的建筑形制都是这个,另外一个,因为它是顺着山坡修建的,它下面院子的屋顶,这里叫“脑畔”,“脑畔”就是上面院子的院子,它是层层叠叠往上修的,所以相当有特点。

如果说金、木、水、火、土五条竖巷是连接西湾民居建筑群的筋络和骨节,那么村里现存的三十多座宅院则是西湾民居的血肉。这些典型的晋西风格的院落,多为三合院,也有一部分是四合院。这是当年西湾陈家始祖陈师范居住的院子,简陋的大门似乎与普通人家并无两样,而精巧的二门仍透出不凡的气度,这样设计是缘于主人不露富的心态。如今,这座院落还是整个西湾村里最气派的院子。

西湾民居的门楣上,大多镶嵌有石质或木质匾额,落款为清代道光、咸丰年间的石刻匾额并不鲜见。这个院落的门匾上镌刻着“岁进士”三个大字,据说这里是军功三品的蓝顶老爷陈辉章的旧居。而这块“明经第”的门匾更有意思。其实,岁进士和明经进士,都不是正式进士,而是对屡试未第的老秀才给予的一种安慰。陈氏家族,虽然也曾因为有赈灾、助饷的义举而封官进爵,但毕竟是一个比较专业的商人世家,很难象晋东南阳城、沁水那些耕读传家的书香门第一样,出现诸如“一门九进士”的科举奇观。

走进古村西湾,左顾右盼之间,步步有景,引人入胜,视觉每一秒都有一个落点。中国古民居最富有特征的是它的一砖一瓦、一梁一柱、一窗一棂,都有文化内涵。门楣、立柱、大梁、柱础、窗棂……精美的雕刻作品无处不在,龙凤戏珠、八仙过海、红楼西厢,这些寄托着古人价值观念与人生憧憬的生动故事,被镌刻在建筑的每一个角落。这些雕梁画栋和院落的总体风格达到了完美的和谐:淡雅、质朴、宁静、祥和,乐在其中。

上个世纪三十到五十年代,随着黄河水运的萧条,曾经盛极一时的晋商重镇碛口走向了衰落,而依托于碛口商贸的古村西湾也日益萧条。

西湾民居是逐步修起,也是逐步破坏的,破坏是从日寇侵华开始的,日本人在西湾村共计住了二十八天,他们就烧毁了不少房屋,最后撤退的时候,把全村的大门都卸下来烧了,现在保存下来的大概有三分之一,其它的一个是烧毁,一个是自然塌,再一个是困难时期,也拆的卖了一些砖啦、瓦啦、木料啦,破坏很严重。

如今的西湾,已经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与其它著名的民居建筑不同的是,这里依然保留着古朴的原生生活状态。对于西湾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村民们并没有感到太多的兴奋。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村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他们都太熟悉了。或许是受城堡式建筑环境的影响,西湾人不太欢迎外人打扰他们的生活,村里通常也不留游客住宿。如今,西湾村的年轻人大多在外地打工,留下的人精心侍弄着村里的田地。虽然地不多,但有着湫水河的灌溉还算肥沃。精明、勤快的西湾人总能让土地产出多于其它地方的效益。他们的祖先就善于因陋就简、经营生活,反倒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当年创建村落时,碛口地区山多地少、惜土如金,他们就把房屋就着山坡一层层修建起来,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民居景观。西湾几乎不产蔬菜和水果,他们就琢磨着把各种粗粮做的出神入化,在西湾,无论老人还是孩子都会做一种钱钱饭,就是把大豆用水泡好后砸扁了煮在稀饭里吃。闲来无事,人们就在院子里砸钱钱,一起一落间,寄托着西湾人对富裕生活的向往。

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郑孝夔曾经说过:建筑是一种文化,它的确能够反映不同地域的不同气质。西湾民居正是以独特的气质征服了世人。走在石砌的街巷里,观赏着西湾村的石山、石路、石墙,还有石筑的房子,忽儿弯转曲行,忽儿拾阶而上,忽儿又穿街过洞。抬眼望去,高耸的府第门额,厚重的“进士第”牌匾,粗犷的箍窑大院,时时显露出明清时期晋商的骄傲和富裕。1999年秋,美国威斯康辛州大学环境设计系华裔教授董伟在考察了西湾民居后赞叹不已,他说西湾民居不仅仅是山西当地人民几百年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人类历史上对人居环境所创下的杰出典范。它体现了人与山地的完美和谐,最终创造出了具有独特风格的“立体交融式”的乡土建筑。清华大学教授陈志华则评价说西湾村可以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湫水河静静的流淌,历经三百年兴衰沉浮的西湾村早已习惯了宠辱不惊、安之若素,它将一种古朴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信息,通过凝固的民居建筑,传承给后人,留住一段历史,留住从前黄河古渡碛口的繁荣和萧条。

风土人情与节祭每年的农历正月和七月初一的黑龙庙会,碛口镇会有古风白韵的“社戏”活动,千古一绝的《狮子啃绣球》等地方小戏、碛口腰鼓,以及陕北皮影、剪纸、八音会、民间说唱等,都是极具黄土文化特色的风俗风情。

特色面食碗砣荞麦粉拌成糊状加热烧熟,盛于碗中,冷却后象果冻一样贴于碗壁,吃时加上拌料,再用筷子挑开它,口感柔软有弹性,很有质感和嚼劲,据说夏天吃了还有清火的功效。

面鱼把发好的面揪一块下来,如小拇指头大小,用大拇指在有花纹的木板上用力一搓,变成了一个半圆型的“小贝壳”,放入水中煮熟,捞起来加入鸡蛋青菜炒食,吃的时候再咬几口生大蒜味道更纯正。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何用java替换看不见的字符比如零宽空格​十六进制U+200B
 干货   2023-09-10
网页字号不能单数吗,网页字体大小为什么一般都是偶数
 干货   2023-09-06
java.lang.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4096
 干货   2023-09-06
Noto Sans CJK SC字体下载地址
 干货   2023-08-30
window.navigator和navigator的区别是什么?
 干货   2023-08-23
js获取referer、useragent、浏览器语言
 干货   2023-08-23
oscache遇到404时会不会缓存?
 干货   2023-08-23
linux下用rm -rf *删除大量文件太慢怎么解决?
 干货   2023-08-08
刀郎新歌破世界纪录!
 娱乐   2023-08-01
js实现放大缩小页面
 干货   2023-07-31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百态   2023-07-31
英语学习:过去完成时The Past Perfect Tense举例说明
 干货   2023-07-31
Mysql常用sql命令语句整理
 干货   2023-07-30
科学家复活了46000年前的虫子
 探索   2023-07-29
英语学习:过去进行时The Past Continuous Tense举例说明
 干货   2023-07-28
meta name="applicable-device"告知页面适合哪种终端设备:PC端、移动端还是自适应
 干货   2023-07-28
只用css如何实现打字机特效?
 百态   2023-07-15
css怎么实现上下滚动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三角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椭圆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圆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正方形?
 干货   2023-06-28
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蜘蛛爬虫ip大全
 干货   2023-06-22
javascript简易动态时间代码
 干货   2023-06-20
感谢员工的付出和激励的话怎么说?
 干货   2023-06-18
 
>>返回首页<<
 
 
静静地坐在废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无际,忽然觉得,凄凉也很美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