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鹘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回鹘文

回鹘文

Uighur script

古代回鹘人所使用的拼音文字。又称回纥文。中国自唐代至明代主要流行于今吐鲁番盆地和中亚楚河流域。这种文字的文献,近代发现于哈密、吐鲁番和甘肃地区。11世纪的《突厥语词典》、13世纪的《蒙鞑备录》都曾记述过这种文字。根据《九姓回鹘可汗碑》等文物推断,回鹘文是在窣利(粟特)文字母的基础上形成的。回鹘文从什么年代开始使用,目前尚无定论。10世纪后,今新疆南部的回鹘人虽已改用阿拉伯字母,但回鹘文并未完全停止使用。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重抄的《金光明经》回鹘文译本,证明这种文字一直到17世纪仍在使用。字母数目各个时期不尽相同,最少为18个,最多达23个。23个字母中有5个字母表示8个元音,18个字母表示22个辅音。字母分词首、词中、词末等形式。有句读符号。在摩尼教文献中还在句读符号上加红色圆圈。段落用对称方形的 4 个点“”隔开 。行款起初由右往左横写,后改为从左往右竖写。

回鹘文字母后来还被为蒙古族和满族人民所采用,经过一定的修改和完善,成为蒙古文和满文所使用的字母,一直沿用至今。

维吾尔语,简称维语 ,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 ,是维吾尔民族所说的语言。维吾尔语分中心、和田、布罗三个方言。维吾尔民族在 8世纪 曾用过 突厥 如尼文,公元9-15世纪用过回鹘文,现维吾尔语使用的文字是以 阿拉伯字母 为基础的书写体系。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