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费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

权变领导理论(Contingency Leadership Theory)首先由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费德勒(F.E.Fiedler)在1951年提出,这一理论的基础是认为领导者对其所领导的群体,若欲完成高度的工作成果,应随领导者本身的需要结构,以及在特定情境下的控制及影响程度而权变。

费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认为,影响领导形态的情境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职位权力(Position Power)

指职位本身所具有的权利(如奖励权利、强制权力等),而促使部署服从并接受其领导的程度,由于领导者所拥有的职位权力程度不同,其可采取的领导行为亦有所不同。

2.工作结构(Task Structure)

指群体工作任务的例行性程度及可预测性,如工作为例行性且工作成果或产出易于预测评估,则领导者的影响力就极为有限,因为此种工作的目标、工作程序或步骤,均已明确界定,其工作成果亦可由以往的经验及产出加以判断,故领导者的领导范围就较为狭窄;如为复杂的工作,其目标不明确,工作成果难以预测,在工作程序及步骤上有各种可行的途径,随不同的环境因素而异,则此时的领导行为活动范围较广,运用就较具弹性。

3.领导者与部署关系(Leader-member Relations)

领导者与部署相处及部署对领导者信任与忠诚的程度,如双方关系良好,领导者就容易得到部署的合作与努力,领导行为就趋于员工导向的形态;反之,领导者将趋于工作导向的领导形态。

费德勒认为上述三种情境因素决定了领导者对部署行为的影响能力,亦即决定领导情境对领导者有利的程度。在有利情境下,领导者拥有较多职权,获得更多非正式支持,同时工作结构较低,对群体有良好的指导,成员被指示做哪些工作;在不利的情况下,群体因缺乏领导者积极的介入控制,显得较疏离涣散,以工作为导向的领导较之体谅型及员工导向型的领导行为较为有效;在中度有利(或中度不利)的情境下,体谅型或员工导向型的领导较为有效,如果成员认为有建议、贡献意见的自由,则领导者应提供无威胁及自由的环境。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