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一号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实践一号(SJ-1)

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卫星.于1971年3月3日发射入轨,1979年5月11日卫星轨道寿命结

束,星上长期工作的遥测系统一直清晰地向地面发回遥测信息。

实践一号是一颗自旋稳定的卫星,只经历不到10个月的时间就成功发射升空。

实践二号(SJ-2)

实践二号是继实践一号之后的又一颗科学实验卫星,以空间物理探测为主,兼顾卫

星工程新技术试验。采用“一箭三星”发射方案,即以实践二号为主星,加实践二号甲

和实践二号乙,共3颗卫星一起发射。1981年9月20日首次发射成功。

实践二号甲

实践二号是继实践一号之后的又一颗科学实验卫星,以空间物理探测为主,兼顾卫

星工程新技术试验。采用“一箭三星”发射方案,即以实践二号为主星,加实践二号甲

和实践二号乙,共3颗卫星一起发射。1981年9月20日首次发射成功。

实践二号乙

实践二号是继实践一号之后的又一颗科学实验卫星,以空间物理探测为主,兼顾卫星

工程新技术试验。采用“一箭三星”发射方案,即以实践二号为主星,加实践二号甲和

实践二号乙,共3颗卫星一起发射。1981年9月20日首次发射成功。

实践四号(SJ-4)

实践四号科学实验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小卫星,主要研究空间带电粒子及其对

航天器的影响。是我国第一次发射的系统地在大椭圆轨道上对空间带电粒子及其效应进

行探测的卫星。

实践五号(SJ-5)

主要技术方案

SJ-5号卫星是我国第一颗采用公用平台技术的小型应用卫星,结构上采用了分舱设

计。星上首次采用中心计算机将星上电子设备统一管理的星务管理技术。在控制上采用

三种控制模式。一种是以太阳敏感器速率陀螺为敏感器件,用冷气、偏置动量轮等执行

部件建立对日三轴稳定模式,进行流体科学试验;第二种是利用冷气起旋,建立对日定

向自旋稳定模式,以满足单粒子试验的要求;第三是建立对地定向的三轴稳定模式,进

行小卫星公用平台技术实验。

该卫星研制成功不但满足科学试验的新技术试验需求,还提供了一个可“裁剪”的满足

多种有效载荷需求的公用平台CAST968A。

主要任务要求

a.科学任务:

·空间流体科学实验;

·单粒子效应及其对策研究;

·S波段高速数传发射机试验及大容量固态存储器实验。

b.技术试验

公用平台技术实验包括星务管理技术、对地指向三轴控制技术。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