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石涛狂壑晴岚图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清石涛狂壑晴岚图

【名称】清石涛狂壑晴岚图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属】民间收藏

【文物现状】南京博物馆藏

【简介】

纸本,设色,纵:164.9厘米,横:55.9厘米。

石涛在驾驭笔墨方面有一种非凡的表现力,无拘于既有的规范、绳墨,而一任情感倾泻,横竖涂抹,逶迤成章。枯湿浓淡兼施并发,颇尽笔墨变化之能事。无论是画树还是画石,行笔拙厚而酣畅。枯笔使用后,往往继之湿笔润泽,使水墨交融、顿生韵味。皴点并用,更使此画独具一格。此画应了郑板桥的评价:“石涛画法,千变万化,离奇苍古而又能细秀妥贴,比之八大山人殆有过之无不及。”

《狂壑晴岚图》是画在生宣纸上面,所以显得水墨淋漓极为生动。石涛作画笔用八面神出鬼没,用墨则是枯湿浓淡别具一格。这件作品的主景是一株松树掩映着古屋高士,旁边是清泉淙淙枯木纵横。中间的景色是群山和飞瀑,石涛先用墨笔勾染再施以花青点染,笔墨色之间彼此互融,达到和谐统一。画的左上端有他作的长诗,充分表达出他在创作时的激动心情。押角章是著名的“搜尽奇峰打草稿”章。通观全画诗书画印四美皆备,这在同时代的画家中的确不多见。

石涛(1641-约1724年)原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明藩靖江王的后裔,明亡之后出家,法名道极,又作原极,小字阿长,字石涛,号大涤子、苦瓜和尚、清湘老人等。他的山水、花卉、人物无一不精。对清代后期及近现代的中国画坛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