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式开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瀑布式开发是一种老旧的,正在过时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方法。

最开始的软件行业普遍采用这种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套用自传统工业生产,不适应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具体情况。

有论文统计他是造成70%软件开发失败的原因。

现在正逐步被“迭代增量式开发”取代。

大体分为这几个阶段: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维护。

需求阶段通常定义系统的需求,明白系统的目标。

设计阶段通常确定系统使用什么数据库,系统模块的划分,各个模块的功能。

编码阶段用编程语言对设计阶段的实现。

测试阶段分黑盒测试,白盒测试。测试系统的功能是否实现,是否准确。

维护阶段是根据用户新的需要重新修改系统,使系统更加稳定,更符合用户的要求。

需求阶段的工作是否到位是整个系统开发的关键,在需求阶段有很多方式可以帮助自己完成工作,例如与客户畅所欲言,跟随客户参与业务过程等等。不管任何一种方法,任何一种方式,在需求阶段首先确定系统边界,确定组织边界,然后摸清企业为消费者创造的价值,看清企业的价值链,摸清价值链上的实体。最后要平衡价值链上各个实体之间的利益,争取系统做到大家都满意这个理想的状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