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琦
1、姜琦(1886—1951)字伯韩,永嘉城区(今温州鹿城区)人。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后得明治大学政治科学士学位。1915年夏回里,任浙江省立第十师范学校校长,1917年底离职。旋任南京高师教员、暨南学校教务主任。1919年秋,发起组织永嘉新学会,任干事长,发刊《会员录》及《新学报》。11月,浙江一师校长经亨颐辞职,次年春,北大代理校长蒋梦麟推荐琦接任一师校长,曾聘刘延陵、朱自清、俞平伯等来校任教。1921年暑假后,转至南京高师任教授。逾年,由教育部选派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并任丙辰学社(后改名中华学艺社)在美国东部干事。1925年夏得硕士学位。回国后任上海暨南学校校长,拟订《国立暨南大学改革计划意见书》,将商科大学扩为5个学系。1927年夏辞职。6月与朱亚兰女士结婚。秋,任上海浦东中学校长兼大夏大学教授。1928年春,改任日本留学生监督,历时两年。1930—1934年,先后任大夏大学教育行政学系教授兼主任、安徽大学文学院院长、湖北省立教育学院院长。1934年夏起,改任福建省统一师范校长。1938—1945年10月,除1940年11月起曾任西北联大教授兼教务长、遵义浙江大学训导长、社会教育学院及中央大学等校教授外,均任教育部训育委员会专任委员及参事。台湾光复后,任行政长官(陈仪)公署简任参议兼台湾省编译馆编纂。1946年3月后专任编译馆编纂。1951年10月1日因病逝世,年66岁。毕生从事教育,为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遗著20余部,主要教育著作有《中国国民道德概论》、《西洋教育史大纲》、《教育史》、《知难行易与教育》、《现代西洋教育史》、《中国国民道德原论》、《德育原理》、《教育学新论》、《生活管理》等。
2、姜琦(1931——2008)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教授,知名国际政治学家。他于1931年出生于江苏海门,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国务院学科评议组第三、第四届成员,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长、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原副会长、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原副会长。
姜琦教授热爱党,始终怀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具有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和热爱学生的高度责任感。他光明磊落,为人谦和,生活朴素,严于律己,保持了一位党员教师良好的政治本色和高尚的师德情操。
姜琦教授的高深学术造诣,使他成为我国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学科领域的最初耕耘者和奠基人之一。近三十年来,姜琦教授勤于耕耘,著述丰厚。他先后主编和合著的专著、教材有20多部,发表论文100多篇,研究领域除国际共运和苏联东欧历史外,还涉及当代俄罗斯东欧中亚、当代国际关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等领域。由他担任第一作者的《东欧三十年》是国内第一部系统阐述东欧国家的内政外交和改革成败的专著。由他主持编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党际关系史》、《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长编》(第四册)、《战后世界历史长编》、《社会科学争鸣大系(科社共运卷)》等曾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研究二等奖等奖项。他的论文《关于苏南冲突》、《托洛茨基的政治生涯》和《关于21世纪社会主义的若干思考》等在国内学术界具有深远影响并获得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