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酸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B-acid

学名:1-氨基-8-萘酚-3,5-磺酸(1-amino 8-naphthol-3,5-disulfonic acid)

难溶于冷水。在碱溶液中呈现紫色荧光。与亚硝酸反应,可生成淡黄色难溶性重氮化合物。可由1-氨基-8-萘酚-3-磺酸在浓硫酸中进行磺化制取。用作染料中间体。

共轭酸碱理论

Bronsted J N和Lowry T M提出,凡是能放出质子的物质为酸,也就是B酸,能与质子结合的物质为碱,酸放出枝子后即形成该酸的共轭碱,同样,所有的碱也有着共轭酸。

A — H+ → B + H+

根据质子论的定义,酸的强度就是它给出质子的倾向的大小,碱的强度就是它接受质子的倾向的大小,因此,一个酸越是强,它的共轭碱越是弱,不同强度的酸碱之间可以发生反应。酸碱反应是酸中的质子转移给碱,反应方向是质子从弱碱转移到强碱。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