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罗玛山天文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帕罗玛山天文台

地理位置:美国加州南部

成立背景:1920年代,以民间力量推动发展

天文史上的特点:拥有全世界最大的5米赤道仪

优异的天文仪器:200英寸望远镜(5米赤道仪)

发展贡献:验证近代天文物理学的各项理论,制作全天域星图(北天),发现舒梅克一李维9号彗星。

帕罗玛山天文台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20年代。当时美国天文学家海尔(George E·Hale,1868-1938)成功说服洛克斐勒基金会的国际教育委员会(International Education Board),捐出600万美元的巨资给加州理工学院,由该校负责建造历史性的200英寸(5.08米)望远镜。

这具望远镜自1948年建造完成算起,曾保有世界最大口径望远镜的荣衔达28年之久,直到1976年苏联制造出6米(236英寸)口径望远镜才被取而代之。

后人为纪念海尔对设立帕罗玛山天文台所作的贡献,特将这具望远镜命名为“海尔望远镜”(Hale Telescope)

然而前苏联的6米望远镜因本身的光学问题及设置台址的天候状况等因素影响,6米镜应有的性能一直没有发挥出来。事实上,要评估一具大型望远镜的性能,除了应考量其光学机械设计之外,侦测器(如CCD)的灵敏度、设置台址的晴天数多寡以及视度的好坏等也都必须加以综合考量。因此直到今天(1998年),帕罗玛山天文台的5米望远镜仍是举世性能最好的单一镜片大型反射望远镜。

由于受到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5米望远镜计划的完成曾被迫延后。但是战后的天文学研究,凭借着这具5米望远镜无与伦比的巨大集光力,使人类探索到更深邃的宇宙;因此,在研究天文学的基本问题,例如星系的形成与演化、宇宙的年龄、大小与构造,以及似星体的发现等等,5米望远镜都留下丰硕的成果。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