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宜镇

古宜镇位于三江县城浔江河畔,全镇总面积28.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56亩,其中水田1952亩,旱地面积513亩,辖大竹、大洲、西游3个村民委和一个古宜镇社区居委,13个自然屯,36个生产小组,4个居民小组。2002年总人口为2.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5448人,年末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9%。
古宜镇为三江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交通便利,村村通公路,柏油路直通柳州、桂林和湖南省通道县,321国道已通到贵州从江县;20吨位货船可运至融安、柳州;枝柳铁路三江站离古宜镇13公里。农业以种植水稻、蔬菜、水果和养殖猪、牛、家禽为主。年末粮食产量为327.14万公斤,生猪出栏6897头,家禽6.21万羽。农业总产值723.4万元,工业企业总产值3.04亿元,财税收入6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08元。
2002年投资500万元完成河东征地及土地开挖平整,368亩土地已批准建房271宗,年内增加财税收入50万元,提供3100多个就业机会。投资368万元规划占地50亩的古宜镇人政府办公楼用地和干部职工住房用地的第一期工作已经动工,并通过镇政府拆迁带动白石小区的开发,为全镇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注入新活力。
古宜镇有青年、老年活动中心一个,敬老院1所,图书室1个,藏书1万多册,戏台5个,业余文艺队11个,龙狮队2个,广播站1个,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0%心上,被自治区评为发展农村有线广播先进单位。镇设有中医院1所,该院已被评为国家二级甲等医院,有计划生育服务室1个,个体医疗所9个,从业人员总数达120多人。全镇有中学一所,在校生1291人,教职工82人,完小4所,在校生1336人,教职工112人。全镇学生入学率达99%,小学巩固率达99.7%,中学巩固率达98.5%。古宜镇中学被评为“自治区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古宜镇中心小学被评为“常规管理先进单位”、“县级实施形象学校工程”。

古宜镇旅游资源丰富,可开发景点较多,有大洲村生态农业环保观光、香林寺景点、西游古榕树景点、中山亭景点、二圣庙景点、三江县鼓楼景点(正申报世界第一高鼓楼)、凉亭界旅游景点、导航站景点、莲花井景点、侗族文博馆等,各景点包括有风俗展示、传说故事、佛教及山水环保等内容,可开发潜力大,有利于今后县城扩容及展示三江风土人情,是该县经济增长的一个热点。
古宜镇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横跨浔江河畔。清代和民国期间都曾在这里设立分署。民国二十二年(1933),县治从丹洲迁至古宜,即成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解放前的古宜镇,只有现在的十五分之一,大部分是歪斜黑糊的木楼店铺,只有中长街、兴沙街、长西街等几条狭窄的街道。解放后,古宜镇新修了兴宜路、中山路、沿山路、稻香路、义山路、观鱼路、柚子路、蚂蝗冲等新街。如今,街道两旁高楼林立,雄伟壮观。镇内有农贸市场3个,物资丰富,市场繁荣。改革开放以来,镇内工业有了很大发展,程阳桥牌菊花糯米蜜酒已畅销国内海外。新中国成立前,水上木帆船是这里的唯一交通运输工具。食盐及日用百货从柳州、长安逆融江、浔江而上,装运到此,每次需要3-7天时间,且船翻人亡的事故时有发生。现在每天有班车直通桂林、柳州、融水、融安、龙胜和湖南通道、贵州黎平等地。每天有班车往返于县内15个乡镇。铁路可直达湖南怀化、湖北襄樊和本区的柳州市。乘坐汽船可通贵州从江和该县富禄、良口、老堡和麻石电站等地。解放前,古宜镇没有什么文化娱乐场所,只有几个破烂的戏台,唱些彩调和桂戏,现在各种文化娱乐场所应有尽有。还成立了侗族艺术团,侗族风情表演团等。教育、体育、卫生事业也有较大的发展。
特色小吃
“滑滑粉”可以算是古宜人民最受欢迎的独特地方风味小吃之一,味美可口,滋补脾胃,加入花生、葱花、肉末。位于镇小附近的一家滑滑粉店,三代一直作着滑滑粉,最为正宗!
“油蛋”用糯米粉,揉团油炸而成,里面包裹豆沙。香酥微甜,深得年轻人的喜爱。已东冲菜市口,电影院码头一驼背老太的摊点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