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同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观点的渊源这个理念最早是孔子提出来的,《礼记·礼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观点的形成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发出“振兴中华”的口号,确立了“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社会理想。

主要理念大同思想和成圣的最高人格相适应,儒家的最高社会理想是世界大同。这个大同世界不是纯理念化的,而是具体化了的,儒家的重要经典《礼记》中的《礼运》篇描述大同世界的社会景象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