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金平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男,博士,1966年6月出生,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9月至1988年7月在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读本科和研究生,1997年8月至2003年1月在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专业读博士,2003年1月获博士学位。2003年12月至2004年12月在法国勃垠第大学 从事博士后研究。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湖北省第六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005年获得湖北省第三届“省直机关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曾任湖北省棉麻技术专家指导组副组长;湖北省第四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棉花专业组副组长。现任中国棉花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
1988年7月至2005年8月在湖北省农科院从事棉花遗传育种工作;2005年8月,作为优秀学术人才调入中国农业大学,聘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12月被聘任为教授(三级岗)、博士生导师。参与育成新品种2个;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6篇,现指导博士后1名、博士生3名、硕士生6名。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利用研究,完成了棉花哈克尼西棉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配套研究,获得了一种新的陆地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并实现三系配套; 1997年8月至2003年1月,参加杂种优势的分子生物学机理,博士学位论文——《汕优63”“永久F2”群体构建及其杂种优势的遗传研究》获得华中农业大学和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5)。剖析汕优63的杂种优势产生遗传机理的工作包括:构建了用于杂种优势研究的特定群体——汕优63 “永久F2”群体;定义杂种优势效应显著的位点为杂种优势位点,首次直接定位了杂种优势位点、分析了杂种优势位点及其基因作用方式;发现并确认了上位性互作真实存在,发现在两位点互作的9种基因型中,常常以互补的纯合基因型表现最好。同时,两位点双杂合子基因型累积的细微有利优势,可以部分解释杂种产量的遗传优势;杂种优势位点的单位点显性效应,以及两位点水平的3种类型的上位性互作效应,能够解释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基础。
近5年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有:
1.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题项目2007AA10Z125 棉花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形成代谢途径的分子解析 主持人(2007.08-2010.10)
2. 农业部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棉花黄萎病减灾技术体系研究”经费nyhyzx07-052 化学调节剂控制棉花黄萎病发生 (2007-2010)
3.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6-0106 “985”农业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平台推荐(2007-2009)
4.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07012 陆地棉三系恢复系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体系研究 主持人(2007.01-2009.12)
5. 第四十批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棉花主效脂肪酸基因RNAi载体的构建及高油材料的获得(2006.10-2008.10) 参加,合作导师
6.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项目“主要动植物功能基因组”2006AA10A108课题“棉花抗衰相关功能基因的克隆与验证”子课题 棉花抗衰功能基因组学 主持人,(2006.09-2010.10)
7. 农业部 棉花及其他主要优质农产品加工调研 主持人(2006.01-2006.12)
8. 国家航天育种工程项目2006HT100083 实践八号育种卫星装载育种材料:航天育种创造棉花新材料 主持人(2006.06-2010.12)
9. 国家985平台建设人才项目(中国农业大学优秀学术人才科研启动经费) 棉花遗传育种与基因组研究 主持人(2005.08-2008.08)
10.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2002AA241080-8项目 优质兼抗病虫棉花新品种选育 主持人(2004.01-2005.12)
11. 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项目 鄂抗棉12号的良种繁育与产业化开发 主持人(2004.01- 2005.12)
12. 湖北省 “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规划,种植业领域专题(现代农业关键技术及重大科技专项之第一专题)和农作物种质资源专题(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专项生物资源专题之一)。主持人(2005.01-2005.08)
13. 湖北省棉花区试新品种枯萎病、黄萎病抗性鉴定 主持人(2004.01-2005.12)
14. 湖北省棉花区域试验——预备试验 主持人(2005.01-2005.12)
15. Functional analysis on vacuolar membrane genes: the tonoplast aquaporins in plant cell water homeostasis; starvation induced autophagy in programmed cell death in Arabidopsis cultured cells. Sponsored by CNRS, INRA and the University de Bourgogne, France. 参加(2003.12-2004.12)
16. 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资助项目 陆地棉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的鉴定与研究 主持人(2004.01-2004.12)
17.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2002AA241088项目 优质兼抗病虫棉花新品种选育 主持人(2001.01-2003.12)
18. 湖北省“十五”重大科技项目 农作物新品种选育项目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本人主持“优质杂交棉新组合(品种)选育”课题,其中本单位承担2001AA204A05课题优质杂交棉新组合(品种)选育(2001.12-2003.12)
19. 农业部发展棉花生产专项资金项目 转基因抗虫棉深化研究和产业化开发 第二主持人(农农发[2001]14号文件)(2001.01-2005.12)
20.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专项2002AA207005课题 棉花不育系培育与杂交新组合选育 第二主持人(2002.12-2005.12)
21. 农业部发展棉花生产专项资金项目20010108-05 棉花资源材料创新研究 主持(2001.01-2003.12)
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的成果有:野生与特色棉花遗传资源的创新和利用研究,200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3);棉花远缘核质杂种的培育与育种应用(2003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胞质雄性不育陆地棉三系配套(1991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5);鄂抗棉5号及应用(2000年湖北省农科院科技创新二等奖,排名第4);八个棉属种的同核异质系及两个抗虫种质的育成和研究(1991年湖北省农科院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2)。主持选育棉花新品种“鄂抗棉12号”(2005年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排名第1),参加选育棉花新品种“鄂抗棉5号” (1996年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排名第6);主持起草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311-2005《棉花品种间杂种一代人工制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2005年发布,排名第1)。
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6篇,第一作者论文见于《Proc. Natl. Acad. Sci. USA》、《Genetics》、《遗传》、《作物品种资源》、《棉花学报》、《中国棉花》等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