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耔蒿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大耔蒿

【植物名称】大耔蒿

【植物学名】ArtemisiasieversianaWilld

【来源与分布】大耔蒿(又名白蒿)除华南外,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植物形态】一至二年生草本,有直根,高50~150厘米,单生或从基部分枝,被灰色微柔毛。下部及中部叶有长柄,叶片宽卵形,长4~10厘米,宽3~8厘米,二至三次羽状深裂,裂片宽或狭条形,钝或渐尖,下面被较密的微柔毛,上面被较疏的微柔毛,有腺点;叶柄长,基部有假托叶;上部叶浅裂或不裂,条形.头状花序多数,下垂,排列成复总状花序,有短梗及条形苞叶;总苞半球形,直径4~6毫米;总苞片4~5层,外层矩圆形,有被微毛的绿色中脉,内层倒卵形,干膜质;花序托有白色托毛;花黄色,极多数。

【植物特性】大耔蒿生于荒漠地区的固定半固定沙地,多砾石的缓坡草场及丘陵缓坡地,山地草地。

【饲用价值及利用技术】嫩茎叶可作猪饲料,牛,羊少量采食。

【栽培技术】大耔蒿适于沙地生长。枝条接触土壤可产生不定根和形成新株。在固定沙地上可以封育延绵,扩大繁殖。种子不易采收,应掌握好收获季节,种子收获后即时清选.播种期宜在雨季前或化雪后,撤播,不覆土或覆土深0.5厘米,每公顷播种量3千克。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