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神代
酒神代简介
酒神代在月球地质时代里是指由39亿5千万年前至38亿5千万年前的这段时期。这段时期是由酒神海和其他主要盆地的撞击事件所组成的。从酒神海里被撞击出来的物质形成了月球高地上的埙石坑地层的上层部份。
在酒神代,地球地表不断地降温,原始大气层中充满了“水蒸气”的常温体——小水珠(也就是“水蒸汽”),有一点像酒不断地挥发出酒精中含有的水一样,就被称为了“酒神代”。
酒神代环境初生的地球,在围绕太阳不断地旋转和凝聚物质的过程中,由于本身的凝聚、收缩和内部放射性物质如铀、钍等元素的蜕变产生了热,温度不断增高,其内部的温度甚至于达到了炽热的程度;于是,初生的地球上的重物质,就沉向了内部,形成了地核和地幔;而较轻的物质,则分布到了表面,就形成了初生地球的地壳。
初生的地壳非常薄,而地核的温度又很高。因此,初生地球上的火山就不断爆发,从火山喷发出来的气体,又构成了地球的大气层。
当时的大气层的主要成分是氨、氢、甲烷、水蒸气。
水是原始大气层的最主要成分,原始的地球的地表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所以,当时地球上的水,都是以水蒸气的形态存在于原始大气层中。当时,地球的地表在不断地散热,温度下降,水蒸气就又被冷却,还原成了了常见的水的形态。又过了一段漫长的时间,地球内部的温度逐渐降低,地面温度终于降到了水的沸点以下,于是倾盆大雨从大气层中回到了地表,从天而降的大雨,在当时的地球表面的低处不断的汇集,就形成了当时地球上的江、河、湖和海洋。
在距今约3950百万年——3850百万年前这一段时期中,因太阳也是处于恒星演化的初期——红巨星时期,于是太阳就不停地发挥着大量的光和热,很很多多的物质被太阳的核聚变、核裂变转化为了能量,导致太阳的质量下降,快速地向着目前的太阳形态——黄矮星,进行演变,地球表面的温度也开始不断地降低;从最初的高于水的沸点降低到了水的沸点以下,于是充斥在原始地球的原始大气层中的“水蒸气”,就变成了“水蒸汽”,因有一点像酒精蒸发出的水汽,就被称之为酒神代。
酒神代生物进化
酒神代,指从距今约3950百万年,到3850百万年前,长达100百万年的时间。在距今约3950百万年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古细菌。
古细菌与细菌同为原核生物,是细菌的进化生命体;在生物分类学中,把生物分为三个域:细菌域、古菌域、真核域;古菌域就是继细菌域之后的一支比较高级的生命形式划分,就象灵长目生物中的我们人科生物与猴科的关系一样。
古菌
古菌是最古老的生命体,如果将地球约46亿年的年龄比作一年,那么古菌早在3月20日就出现了,而人类诞生不过是12月31日的事。它们多生长于极端环境,如热泉、高压的海底火山口、盐湖等。
人们对古菌的兴趣并非始于1970年代。古菌一些奇特的生活习性和与此相关的潜在生物技术开发前景,长期以来一直吸引着许多人的注意。古菌常被发现生活于各种极端自然环境下,如大洋底部的高压热溢口、热泉、盐碱湖等。事实上,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古菌代表着生命的极限,确定了生物圈的范围。例如,一种叫做热网菌(Pyrodictium)的古菌能够在高达113℃的温度下生长。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高生物生长温度。近年来,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人们发现,古菌还广泛分布于各种自然环境中,土壤、海水、沼泽地中均生活着古菌。
目前,可在实验室培养的古菌主要包括三大类:产甲烷菌、极端嗜热菌和极端嗜盐菌。产甲烷菌生活于富含有机质且严格无氧的环境中,如沼泽地、水稻田、反刍动物的反刍胃等,参与地球上的碳素循环,负责甲烷的生物合成;极端嗜盐菌生活于盐湖、盐田及盐腌制品表面,它能够在盐饱和环境中生长,而当盐浓度低于10%时则不能生长;极端嗜热菌通常分布于含硫或硫化物的陆相或水相地质热点,如含硫的热泉、泥潭、海底热溢口等,绝大多数极端嗜热菌严格厌氧,在获得能量时完成硫的转化。
尽管生活习性大相径庭,古菌的各个类群却有共同的、有别于其他生物的细胞学及生物化学特征。例如,古菌细胞膜含由分枝碳氢链与D型磷酸甘油,以醚键相连接而成的脂类,而细菌及真核生物细胞膜则含由不分枝脂肪酸与L型磷酸甘油,以酯键相连接而成的脂类。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而古菌细胞壁不含肽聚糖。
有趣的是,虽然与细菌相似,古菌染色体DNA呈闭合环状,基因也组织成操纵子(操纵子为原核生物基因表达和调控的基本结构单位,生物活性相关的基因常以操纵子的结构形式协调基因表达的开启和关闭),但在DNA复制、转录、翻译等方面,古菌却具有明显的真核特征:采用非甲酰化甲硫氨酰tRNA作为起始tRNA,启动子、转录因子、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等均与真核生物的相似。
比较生物化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古菌与细菌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与两者表现在系统发育学方面亲缘关系的疏远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