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工程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279工程

前苏联1958年试制的代号为279工程的重型核战坦克样车。苏军在多次核试验中发现,靠近核爆中心的坦克全部被冲击波掀翻,这样的坦克显然难以在核战条件下战斗。于是,由科学家托洛亚诺夫领导的小组开始研制战术核爆区用试验性车辆结构279工程。为提高车辆的抗冲击波能力,托洛亚诺夫不得不尽量加大履带接地面积,以增强地面附着力,并采用了椭圆型的车体形状,这样就有了这个奇特的279工程。

279工程不光长得有个性,性能也非同寻常。车身全重约60吨,行驶速度可达50公里/小时,车体装甲厚度近300毫米。这样的坦克如果真的开上当时的战场,谁敢与之争锋!它采用的油压悬挂系统可以使坦克在核爆时,像螃蟹一样趴在地上不至于倾覆。装甲内圈还填充了大量的防辐射物质,能有效地防御中子弹的伤害。可以说,没有比279工程更适合核大战的坦克了。

279工程的这些技术指标在当时绝对是超前的。可惜的是,赫鲁晓夫认为未来的战争只需要导弹和核武器,重型坦克应该被“扔进垃圾堆再跺跺平”。279工程难逃噩运,于1960年被下令停止研制。

技术指标

战斗全重 60吨

乘 员 4人

全长(炮向前) 10238毫米

车 宽 3400毫米

车 高 2475毫米

主 武 器 1门M—65型130毫米炮

弹药基数 24发

辅助武器 1挺ΚΠΒΤ14.5毫米并列机枪

弹药基数 300发

装甲防护

车首前上装甲 厚度192毫米 倾角60度

车体侧面 厚度182毫米 倾角45度

炮塔正面 厚度305毫米 倾角30度

动 力 1台柴油机

功 率 1000马力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