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云豹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台湾云豹

台湾云豹

学名Neofelis nebulosa brachyurus

物种分类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食肉目->->->猫科->->云豹属->

分布范围主要栖息在台湾亚热带茂密的丛林中,还有沼泽地区

动物简介台湾云豹又名乌云豹,荷叶豹,龟纹豹,它主要栖息在亚热带茂密的丛林中,还有沼泽地区。

台湾云豹
台湾云豹

台湾云豹比金钱豹小很多,一般体长0.8-1.2米,尾0.7-0.9米,重约20公斤,它身上的花纹非常明显,毛色基本是茶色兼灰黄色,头部和四肢有黑色斑点和条纹.身体两侧有大片云块状斑纹,非常漂亮.台湾云豹属于夜行性树栖动物.它白天躲在树上睡觉或隐身于枝叶间,夜晚才出来活动,觅食,很少在地上行走.台湾云豹是爬树能手,爬树时,它那又长又粗的尾巴可起到保持平衡的作用,身上的斑纹在树上是很好的保护色.台湾云豹生性胆小,怯懦怕人,因为在野外很难见到.

台湾云豹在1940年以前尚有几千只左右,但由于台湾地区的人自私地发现云豹的毛皮美观大方,毛质柔软并富有光泽,是制作皮衣的上等原料,当时欧美的一些人也非常喜欢用云豹的皮毛做的皮衣.云豹的骨头也被人当做中药材.台湾云豹因此遭到了灭顶之灾,被大量捕杀,此时正是台湾现代工业社会迅猛发展的时期,森林被大量砍伐,云豹失去了家园,终日食不果腹,许多最终被饿死了,有些饥不择食的云豹是被一些放有毒药的家禽毒死的.

由于大量捕杀等原因,台湾云豹的数量越来越少了,尽管台湾地区政府在很早以前就对云豹加以保护,但仍有一些利欲熏心的不法分子屡屡盗捕云豹.到了60年代后期,有专家统计台湾野生云豹不足十只了.可是那些不法分子仍继续捕杀云豹.1972年最后一个台湾云豹倒在了不法分子黑洞洞的枪口之下.遗憾的是,从此人们只能在图片中欣赏美丽的台湾云豹了.台湾云豹永远离开了我们.

台湾云豹灭绝时间1972年灭绝

台湾云豹的简史考古学者在距今3000多年的台湾卑南遗址当中,曾经发现过3件陪葬用的人兽形玦。在全世界的考古发掘中,这种人兽形玦只有在台湾出现过。而在人兽形玦上面,正可以找到类似云豹的图腾(张岱屏 nd)。

台湾云豹第一次被列入科学文献的记载中是在1862年,是由第一个踏上台湾的西方国家官员史温侯(Robert Swinhoe,当时在英国驻打狗领事馆工作)所记载下来的。在那一年,史温侯于英国的《伦敦动物学会集刊(Proceedings of the 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简写为PZS)》上,发表了〈福尔摩沙岛上的哺乳动物(On the Mammals of the Island of Formosa)〉这篇文章,里面提到了台湾猕猴、台湾黑熊、台湾石虎、台湾云豹等哺乳动物,这也是这些动物第一次见诸于正式科学文献的纪录(Hall 1999)。

然而,从1862年到现在的140几年来,虽然台湾的原住民陆续一直有人宣称看到云豹,却从来没有研究者真正看过台湾云豹的活体、甚至是活体照片,因此也无法确定原住民所看到的,就是台湾云豹(钟丽华 2004)。以台湾的动物园所豢养的云豹而言,目前有纪录可查的虽然有15只,但都不是台湾云豹,而是从别的国家进口的“苏门达腊亚种”或其他亚种(台北市立动物园 2004;台湾原图集邮世界 nd)。 云豹为台湾特有亚种。

目前台湾唯一能见到的台湾云豹,是收藏于国立台湾博物馆内的一只标本,这是日治时期所遗留下来的(国立台湾博物馆 2003;台湾原图集邮世界 nd)。而台湾最后一笔野外云豹的资料,则是出现在1983年。当时东海大学环境科学中心的研究员张万福,在一个原住民猎人的陷阱中发现了一只已死亡的幼豹(钟丽华 2004)。1987年2月,行政院农业委员会请美国猫科专家罗宾维兹博士亲临台湾的大武山察视。罗宾维兹的结论是台湾尚有几处环境尚属完整、而和泰国云豹出没地区之栖息环境相似的地方,有可能还存在着云豹(彭明敏文教基金会 1998)。

从2001年开始,为了对台湾云豹做更准确的纪录,屏东科技大学野生动物保育研究所和农委会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开始分别在南部的大武山和中部的山区,在600个以上的观察点装设了自动照相机,想要对台湾云豹进行观察记录。该计划延续了将近3年,却始终不见台湾云豹的踪影。学者认为,台湾云豹可能已经绝种,即便没有绝种,恐怕也难以繁衍下去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