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浮沉
一、含义:即指药品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这种趋向与所疗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与所疗疾患的病位相同。
二、确定依据
1、药物的质地轻重,凡花、叶类质轻的药多主升浮,如菊花;种子、果实质重的药品多主沉降,如苏子。
亦有少数例外:如“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诸子皆降,蔓荆独升”等。
2、药物的气味厚薄,凡气味薄者多主升浮,如苏叶、银花;气味厚者多主沉降,如熟地。
3、药物的性味,凡性温热、味辛甘的药品为阳性,多主升浮,如桂枝,而性寒凉,味酸苦咸的药为阴性,多主沉降,如天花粉。
4、药物的效用,药品物的临床疗效是确定其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病势趋向常表现为向上、向下、向外、向 内,病全表现在上、在下、在外、在里,如向前能祛痰降气,善治肺实咳、痰多气逆,故性属沉降。
三、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
升和浮,沉和降,都是相对的。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分别具有升阳发表、被动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宜用于病位在上在表或病势下陷类疾病的防治;沉降类药品能下行向内,分别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降逆止呕、止咳平喘作用,宜用于病位在下在里或病势上逆类疾病的防治。
有少数药物的作用趋向表现为“双向性”,即既能升浮,又可沉降,如麻黄既能发汗解表,亦可平喘利尿。
四、阴阳属性
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五、影响因素
每一味药品物的升降浮沉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影响其转化的条件主要有两个方面:①炮制,某些药物的升降浮沉之性可因炮制而改变,如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②配伍.在复方配伍中,少量性属升浮的药,在同较多的沉降药品配伍时,其升浮性可受到一定制约.
----------------------------------------------------------------------------------------------
中药学术语。指药物作用的趋向而言。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是发散上行,沉是泻利下行。升浮药上行而向外,有升阳、发表、散寒等作用。
凡气温热,味辛甘的药物大多有升浮的作用;凡气寒凉,味苦酸的药物,大多有沉降作用,花、叶及质轻的药物大多升浮,种子、果实及质重的药物,大多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