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洲斋写乐
东洲斋写乐(活跃于1794-1795)
鸢屋重三郎(Tsutaya Juzaburo),发现喜多川歌磨的同一个人,又发现了另一个非凡的天才,东洲斋写乐。从1794年开始持续到1795年短短的十个月中,东洲斋写乐创作了大约140幅作品,命名为歌舞伎剧院的世界,以及一些描绘相扑(sumo)手的作品。然后他就突然消失了。根本不知道他的出生年月和地点以及学习绘画的经过。
写乐第一次出版的一套版画共有28幅,都是1794年5月在江户的三个剧院演出时名演员的特写像。演员的头部及上半身突出于深银灰色的背景(由黑云母粉作的)上;他们的个性和所扮角色特有的面貌及姿态都使人难于忘却。以深色作为背景,撒上黑色的云母。在这些肖像画中,东洲斋写乐以高超的敏感度捕捉到艺人的个性特征。这一套中所有恶毒画像(其中有些是成双成对的,在互相对照下使得每人的特征格外鲜明),都是同样的强烈手法,同样的无情夸张而处理的,与浮世绘的典雅精致或浮艳华丽的美完全相反。
写乐的第二套作品是七月份的演出。这一次所画的演员都是作出动人姿态的全身像。而在此后阿两套(1794年11月及1795年2月),构图的范围就更广泛了,连舞台也包括在内--只有十幅或十二幅半身像是例外,这些都没有第一套那么动人--同时面部表情也没有那么强烈了。因此我看出,画家对他的画题是不断向后退却:开始是放大头部的近身像,然后发展到全身像,最后则是演员在舞台布景中“远拍”像。这种逐渐后退的观点,很奇怪的是与日本风俗版画的进化恰好相反,那是从一般发展到特殊,从全面发展到细节的。这种距离的改变,和随之而来的艺术上退步,长被解释为他第一部版画中的激烈表情,虽然受到出版家的鼓励,但必然被一般人士所厌恶,一般人都宁愿对自己所喜爱的演员加以理解化。因此写乐减轻了他画中人物面部的强烈表情,同时从这一题材后退,而想从人物姿态方面表达出同样的效果,于是这位不幸的画家就从艺术圈内消失了,遗留下整套的实际没有得到人们赏识的艺术杰作。
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个月,但他的风格显示出相当的穿透力。他的创作时期可以分成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前段:1794年四月,他的处女系列忧伶半身像,全部画上黑色云母的背景。单一的线条和简单的颜色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第二个时期:七月和八月,他从半身像转为全身像,背景全部使用黄色。
第三时期:十一月,他画了许多细长型的全身像,同时又画了一些半身像。
第四时期:下一年的一月,他创作的数量和质量已经明显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