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湾村
基本概况
沙湾村,乃浙江省景宁县(原沙湾区公所)沙湾镇政府、沙湾村民委员会所在地。位于县城西南21.5公里。辖沙湾、洪畈、寨坳、对面岗、七里汇等五个自然村,10个
村民小组,635户,2855人,其中畲族53人。该村2000年总面积4688亩,其中山林面积3127亩,耕地面积221亩,粮食总产量189.1吨;水果面积101亩,水果产量4.34吨,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69.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05元。
沙湾村是该县西南农副产品重要集散地和沙湾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景宁至庆元、龙泉公路经此而过,小溪帆船、木排可达青田、温州。横跨沙湾小溪两岸有沙湾大桥、东信沙湾大桥、长潭大桥三桥。
历史记载
据《柳氏宗谱》载:先祖于康熙十八年来沙湾开基。由于村建河湾沙圩,地呈月牙形,素有“半弯村傍月,一曲水鸣雷”之喻,故名沙湾。
“恰似新晴放野航,轻鸥个个出回塘。一溪绿水皆春雨,两岸青山半夕阳。时节刚逢挑菜好,女儿多见采茶忙。沙头剩有桃花片,流出村来百里香。”这是清朝浙江青田诗人端木国湖的《沙湾放船》诗。
沙湾十景连诗
清朝年间沙湾十景为:
半月增光、双凤朝阳、伏虎望兔、福脉庵堂、海虾盘沙、雷滩鼓浪、石佛点头、三水会合、金鸡亭、文昌阁。现部分已破损,遗迹仍存。(附:诗一首)
半月增光映楼庭,雷滩鼓浪震鸡亭。
庵堂福脉海虾跳,双凤朝阳伏虎赢。
石佛点头沙望兔,文昌亮阁墨显灵。
天生景象人生乐,如画河山世代名。
三水会合以诗中“浪、海、河”影之。
(此诗转自景宁县《红夕阳》2009年4期)
柳氏宗谱选录
《柳氏宗谱》所排辈份序号是:守、其。春、光、明、吉、象;景、运、毓、贤、良。秉、直、家、风、振;余、和、世、泽、长。沙湾村,潘姓开基,几年后从廿里外柳山头村招一胥(柳氏),即村朝阳台古墓守积公(该墓建于康熙乙酉〔1705〕年,咸丰庚申〔1861〕年重修)。太公生一遗腹子为其辈,其下春,春辈分出五房头,以村中央(树林坌老处)为界,上部为长房、下部为二房,古有“长房拳头、二房笔头”之说。现在全村基本为柳姓,另有部分迁到其他乡村。沙湾街头有部分其他姓氏,陈姓为早。
文化教育沙湾小学,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沙湾村民柳景陶、柳桥鸿、柳景元、柳荫凤四人创办沙溪公立两等小学堂,村民捐赠建
校地基和操场用地。 该校先后称沙湾小学、沙溪区中心小学、沙湾区中心学校,是景宁县西南一所建校历史长,教学质量较高的小学。学校设施和师资均作重点配备,旧校舍全部拆除新建,新校园占地3065平方米,建筑面积2278平方米,学校围绕德育中心整体优化学校教育管理经验,
辑入《中国当代小学教育经验》一书。2008年设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88人,教师39人。沙湾小学到2008年已经办学100周年。
沙湾中学,创建于1958年9月,校址在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沙湾镇沙湾村,原称景宁县沙溪初级中学。学校当时只有一个班级,两个教师,22名学生。景宁县湾中学是景宁县第二所县属完全中学,现有19个班,学生1058人,教职员工75人(其中教师52人)。现有高级教师5人,一级教师11人,二级教师18人。在教师队伍中,大专以上48人,25岁以下39人。学校占地32亩,校舍面积8500平方米。有实验基地3亩。学校每班装配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一个计算机教室,2个多媒体教室,藏书8700册,订阅报刊杂志230余种。
另外,该村还建有朝阳台活动室、沙湾文化站、沙湾农村合作银行、广播电视站、沙湾影剧院、岭尾门球场、沙湾供电所、沙湾邮电局、操场健身所、洪畈医院、书报阅览室、街心综合菜场等文化娱乐、 基础设施和公共场所。
新农村建设
2007年9月以来,沙湾新农村建设逐步开展,完成项目投资165万元的沙湾村防洪堤建设。沙湾镇的水竹湾、七里坳两村整村搬迁到沙湾七里汇。另外鳗段、对面岗、等村也在落实之中。按照下山脱贫工作“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突出重点,分级负责,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公开公正,确保稳定”的原则,下山脱贫的农户,打破原来行政村的格局,他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也逐步融入中心村村民之中,村民的城市意识和生活质量也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另外瓯江小溪支流上游水电资源开发利用正在规划、商讨与实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