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文征明春云出山图
【名称】明文征明春云出山图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明代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文物现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简介】
纸本,纵68.8厘米,横24.5厘米。
明代中后期,吴门画派一跃成为画坛的主流。文徵明是沈周的继承者,并与其同名,成为吴派的中坚人物。他在绘画上,广收博采,集众家之长。初学沈周,继承了其粗放雅逸、墨韵沉厚的特点。其笔墨既有董源、巨然的温和秀润、幽奇萧索和米氏父子的水墨淋漓、含蓄空潆,又有赵孟頫的精工细染,清丽恬静,并且在此基础上把李、刘、马、夏劲锐洒脱的气势与元四家空寂超脱的意境融会贯通,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面貌。作品风格大体分为两种:一种为“细笔”,格调颇似赵孟頫的特色;另一种为粗笔,大体得自于沈周那种直抒胸臆的画风,而且还吸收了黄庭坚书法中雄浑朴厚的意趣。
文徵明这幅《春云出山》图属于粗笔画风。此图描写的是江南烟雨蒙蒙、雾气弥漫的春日之景。首先跃入眼帘的是近景中一道清流,河水把两岸的陂陀交错分开,一直延伸到云雾飘渺处。岸上的树木三五成群,几间屋舍穿插其中。远处群山迭起,烟云缭绕。山脚下水云难辨,那冉冉升起的春烟把远山和陂陀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画面右上方有作者自题的诗句:“春云半出山突兀,春树乱摇风雨来,谁识杜陵新句法,浣花溪上草堂开。”原来这山这水是为杜甫(杜陵)而作的。青山突兀,春云缭绕,春树在风雨中摇曳,有谁识杜甫的新诗,有谁是杜甫的知音,又有谁理解他呢!但他还是继续创作着,在浣花溪上的草堂里,他的新诗又要诞生了。这正是作者创作此画的初衷啊!“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中的妙意与画中的意境完美地契合在一起。难怪作品中的景致如此的朦胧迷离、如幻如梦,笔墨又是如此的自由随意、帅气潇洒,毫无半点约束之感。我想这应是作者游览杜甫故地时,触景生‘晴有感而发的作品吧!
此作为竖构图,布局疏密有致,笔墨浓淡相宜,意境清幽润泽。无论是山、是水、是树,还是冉冉升腾的云烟,都是水淋淋、湿漉漉的,完全浸浴在湿润的空气中,似乎连画纸都能渗出水珠来。这大概是因为文徵明在笔法上摆脱了传统的勾、皴、斫、擦的套路,而以草草率笔的自由挥洒,取得了这种以少胜多、以简驭繁的效果。又通过水墨在生纸上的互相渗化,使其丰富的层次自然蕴涵其中,一种不可名状的空灵和宁静也就不知不觉地跃然纸上了。如画中的山石、树木、堤岸以及房屋等几乎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线条勾画,只是通过阔笔的随意勾勒、水墨的自由晕染完成,尤其对远处山峦的描绘,借用了“米家山水”的技法,以笔蘸墨,横笔点画,再用水渲染,使冰气淋漓之感自然形成,虽然作者没有刻意地勾画雨点,但观者仍能从这生机盎然中感受到春雨绵绵的韵味。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改字徵仲,江苏长洲人。因先祖从蜀地徙楚,故又号衡山。出身于官僚世家,青年时,父卒于任,家道中衰。少时从业于吴宽、李应祯、沈周等书画家,由于与祝允明、徐祯卿、唐寅等名流往来切磋,以其天资茂才,成为诗、文、书、画名重一时的全才。54岁时入京,官至翰林院待诏。其传世的代表作品有《松阴高士图》、《松下横琴图》、《石湖清胜图》、《灵岩山色图》、《洞庭西山图》、《金陵十景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