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领衣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盘领衣,为继承唐宋以来的圆领袍衫发展而来,明代公服,常服大多为高圆领、缺胯,宦官所穿有的在衣裾两侧有插摆,袖多宽袖或大袖。平民所穿无插摆,袖为窄袖,但60岁以上老者可穿大袖,袖长也可适当加长至出手挽回至离肘3寸处(官服可挽回至肘)。明代衮服原为交领式,自明英宗开始,衮服也改成盘领式,饰十二团龙和十二章纹样,北京定陵曾有此种款式的缂丝衮服出上。

“盘领”即一种加有圆形沿口的高领。这种袍服是明朝男子的主要服式,不仅官宦可用,士庶也可穿着,只是颜色有所区别。平民百姓所穿的盘领衣必须避开玄色、紫色、绿色、柳黄、姜黄及明黄等颜色,其他如蓝色、赭色等无限制,俗称“杂色盘领衣”。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