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汉铁路
旧时铁路名称。
京广铁路原分为北南两段,以长江为界,分别为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
南段从广东省广州到湖北省武昌,称为“粤汉铁路”。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五月,张之洞上谕修筑粤汉铁路,主张官督商办,但清廷自行向美国借款,美方更规定中国在50年后还清债款,方可收回铁路管理权。但此举激起粤、湘、鄂三省绅商强烈不满,最后为从美国手中赎回路权,清政府付出了高达675万美元的代价。粤汉铁路于1900年7月动工,但在在修筑长沙至株洲一段后已经资金不足,湖南粤汉铁路公司虽然通过发行股票筹的831万银元,但仍入不敷支,最后只好在1909年与德国、英国、法国的银行团签订《湖广铁路借款合同》,借款550万英磅,利息五厘,以修筑余下路段。武昌徐家棚至长沙段工程全长480余公里于1918年9月通车。广州至韶关段全长224公里,于1916年修通。但由于韶关至株洲段400多公里因地形复杂、工程艰巨一直受到拖延。至1927年,国民政府铁道部成立,即把修建粤汉铁路株韶段列为首要任务,当时铁道部长孙科更倡议以庚子赔款修建。株韶段在1936年4月28日建成,当时号称是中国铁路工程建筑标准高的铁路。同时粤汉铁路全线宣告接通。
1957年10月15日,随着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京广铁路成为一体,天堑变通途,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成为历史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