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病因据统计,约有5O%~7O%的癌症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包括多方面的成分,涉及生理、感觉、情感、认识、行为和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疼痛还具有高度的主观性和独特的个人经历。癌症病人自确诊后,惧怕疼痛等心理作用在其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疾病的进展与身体状况的恶化,对治疗失去信心,脱离社会活动等均会进一步加重疼痛。

癌痛病因 癌症病人的疼痛有三类病因:

1.与癌症有关的病因:癌症可以种种方式引起疼痛,肿瘤直接浸润引起的疼痛,最常见的原因是骨转移、压迫神经或浸润破坏神经。

2.治疗引起的疼痛:抗癌治疗引起的疼痛主要来自三方面: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此外一些诊断癌症时采取的检查手段也可引起一定程度的疼痛,如腰穿取脑脊液、取血标本、血管造影、内窥镜检查和取组织活检等,主要是因原发性伤害、炎症或反射活动所致。此外,放疗和化疗抑制免疫系统,使病人易受病毒、细菌和真菌感染引起疼痛,如带状疱疹、水痘等。

3.与癌症无关的合并症,疼痛可由同时存在的良性疼痛所致,可因抗癌治疗或癌症进展而加剧,例如椎间盘脱出、骨质增生、骨关节炎、风湿、类风湿、偏头痛等。

治疗癌症治疗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在积极根治的同时不应忽视伴发疼痛的控制,尤其癌症已不能根治,疼痛已成为主要病痛时,应积极治疗癌痛,减轻病人痛苦、维护癌症病人的人格及改善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

癌痛治疗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为抗癌治疗消除产生疼痛的病理生理机制,二为针对疼痛进行治疗改变疼痛的感受。对于癌症及伴发的疼痛应尽量以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抗癌方法,去除肿瘤,消除疼痛。

选择具体镇痛方法时应积极考虑以下事项:①是否遗留后遗症,③副作用,③创伤小,④方法简单,⑤能否长期止痛,⑥能否恢复病人的日常生活,⑦对复发性疼痛是否有效。当然目前尚无此理想的镇痛方法,因此需要选择适合每位病人的镇痛方法,综合治疗,并应配合热情的护理,同事和家庭的关怀和鼓励,使病人增强战胜疼痛的信心,具体方法有:

1.放射疗法:对骨转移止痛效果好。

2.化学疗法:通过减少肿瘤体积达到止痛。

3.手术治疗:切除肿瘤,去除病因,疼痛自然消失。

4.药物疗法:对于癌痛,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了三阶梯止痛法,即先用非吗啡类镇痛药,如不能止痛,再用弱吗啡类镇痛药,最后上升至强吗啡镇痛药。

5.神经破坏术:通过将受侵害的神经用无水酒精或酚甘油将神经杀死,达到永久止痛,一般用于止痛药均无效的癌痛。

6.PCA:目前国内外较流行,即病人自控镇痛,通过将导管置于静脉血管、硬膜外腔、皮下等部位,将止痛药按照病人自己的需要自我控制将药物泵人体内以达到止痛效果。

7.预后:通过以上方法,绝大多数癌痛病人均能缓解或去除疼痛,大大提高了病人生存期的生活质量。

“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1、按阶梯给药

不同程度的疼痛选择相对应阶梯药物,我把镇痛药应从低级向高级顺序提高,弱化中度疼痛芗的使用是止前的趋势。

2、口服给药

是首选的给药途径,简单、经济、易于接受,稳定的血药浓度(与静脉注射同样有效),更易于调整剂量和更有自方性,不易成瘾及产生耐药。

3、按时给药

即按规定的间隔时间给药,如每隔12小时一次,无论给药当时病人是否发作疼痛。而不是按需给药,这们可保证疼痛连续缓解(推荐使用控缓释剂型药物)。

4、个体化给药

对麻醉药品的敏感度休体间差异很大,所以阿片类药物并没标准量。应该说凡能使疼痛得到缓解并且副反应最低的剂量是最佳剂量。

5、注意细节

服用阿片类药物的“成瘾性”担忧1、“成瘾性”的特征是持续地、不择手段地渴求使用阿片类药物,目的不是为了镇痛,而是为了达到“欣快感”,这种对药物的渴求行为导致药物滥用。阿片类芗用于缓解癌症疼痛,极少发生成瘾。(WHO,1990)

2、耐药性的牲是随反复使用药物后,其药效下降,并且作用时间缩短,此时,需要逐渐啬剂量或缩短给药时间,才能维持其治疗效果。耐药性是阿片类药物的正常药理学现象,不影响药物的继续使用。为了维持镇痛效果,需不断增加药物需要量,合理调整用药剂量,按原有剂量的25%--50%逐渐增加(阿片类药物的镇痛作用没有极限)。当病因解除后,应用阿片类药物滴定方案可以避免出现戒断综合症,即每天减少25%--50%剂量,直至每日总量30mg,用两天后即可停药。

3、吗啡类药物是安全有效的,吗啡是WHO推荐为治疗重度癌痛的金标准。吗啡治疗癌痛剂量没有封顶效应,根据病人镇痛和耐受情况,确定剂量,目前报道吗啡日剂量从5mg—1000mg以上,都是安全有效的。吗啡的用量,要根据个体情况决定,当需要大剂量吗啡治疗时,只要规范化应用,逐渐啬课题,是安全的。大量临床经验表明,在使用吗啡类止痛剂治疗慢性癌痛的患者中,很少发生精神依赖。

癌痛的护理[1]癌痛治疗已在国际上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因此也产生了不少相应的措施。在实践中癌症晚期护理,我们首先评估疼痛程度,根据评估结果遵医嘱按三级止痛原则给予镇痛药,并注意观察止痛效果和药物副作用,发现异常及时减量或停药。

1.加强基础护理

晚期癌症患者全身衰竭,各脏器功能相继减退,大多数患者丧失自理能力。应加强各项基础护理,注意患者皮肤、口腔、泌尿生殖道、呼吸道的管理,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尽量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无痛苦的环境,从而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

2.心理护理

疼痛常因入而异,疼痛的程度常与人们对过去经验的回忆、痛因的分析、情境的理解、注意的程度、后果的预料等心理活动有关,所以疼痛有相当的随机性和可变性。癌症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悲观、失望等消极心理情绪,个别患者甚至还有轻生的念头。故采取以下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十分必要。

①暗示疗法:暗示疗法是指治疗者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效应的一种方法。也就是利用治疗者的权威使患者接受治疗者的观念,从而解除心理压力和负担,使症状得以减轻。

②死亡教育:患者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心境、精神放松都可增加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对不同年龄、性格、文化水平、社会经历、病程长短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生、老、病、死这一自然规律,认识到生命的真正价值在于质量,最终达到帮助其摆脱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平静面对死亡的目的。

③家属的心理护理:关心、帮助和支持晚期癌症患者,使患者轻松愉快地度过最后的日子是患者家庭中每个成员的责任。家属的心理状态对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与家属交谈、向家属介绍病情、提出指导性意见来稳定家属的心理状态。允许家属在任何时候探视患者,让他们在陪伴亲人时配合护士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④疏泄和安慰:主动热情关心病人,抽一定时间陪伴病人,倾听其诉说心中的焦虑,并表示理解和同情,消除其孤寂感,让其体会到他并不是孤立地承担痛苦。同时给以安慰,安慰要恰到好处,既强调有希望的方面,又不能过于乐观。在暗示疾病疑难的同时,帮助病人分析疼痛的反复性,解释与疼痛有关的生物心理学问题。多与病人交谈疾病以外的话题,转移其注意力。护士在病人面前自始至终都要表现出冷静、沉稳大方、认真负责的态度,为病人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

3.药物止痛

在实践中,我们首先评估疼痛程度,根据评估结果遵医嘱按三级止痛原则给予镇痛药,并注意观察止痛效果和药物副作用,发现异常及时减量或停药。在患者疼痛反应强烈时,适当加用镇静药。给药时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①个体化:注意具体病人的实际疗效、选择合适的剂量,直至完全控制为止。

②口服给药:既可保持患者的独立性,又便于病人长期服用且能免去患者长期注射的不适。

③按时给药:有规律地给药可预防疼痛的发生成防止加重。按“需要时”给药,不能满意地控制疼痛。

4.非药物止痛法

让患者听音乐,静坐行节律性深呼吸,按摩和热敷疼痛部位,增加娱乐活动,分散其注意力,这些都有助于使患者产生若干积极的生理变化,增强止痛效果。局部用薄荷油、樟脑酊、冰片等涂擦以缓解局部疼痛。

癌痛食疗方1、青木香橘皮粉

[原料]青木香100克,鲜橘皮100克。

[制法]将青木香、鲜橘皮分别拣杂,洗净,晒干或烘干,青木香切成极薄片并剁碎,鲜橘皮切碎,共研成细末,瓶装,防潮,备用。

[吃法]每日3次,每次15克,温开水送服。

[功效]行气止痛,抗癌解毒。本食疗方适用于大肠癌患者腹部胀痛。

2、乌药蜜饮

[原料]乌药15克,元胡15克,半枝莲20克,蜂蜜30克。

[制法]先将乌药、元胡、半枝莲分别拣杂,洗净,晾干或晒干,乌药、元胡切成薄片,半枝莲切成碎小段,同放入沙锅,加水浸泡片刻,煎煮20分钟,用洁净纱布过滤,去渣,收取滤汁放入容器,调入蜂蜜,拌和均匀即成。

[吃法]早晚2次分服。

[功效]行气活血,散寒止痛。本食疗方适用于大肠癌寒凝气滞引起的腹部疼痛。

3、大黄红枣茶

[原料]生大黄6克,红枣20枚。

[制法]先将生大黄拣杂,洗净,晒干或烘干,切成薄饮片,备用。将红枣拣杂,淘洗干净,放入沙锅加水足量浸泡片刻,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煨煮40分钟,连同煮沸的大枣煎汁冲泡大黄饮片,或直接将大黄饮片投入大枣煎液中,将沙锅离火,静置片刻即成。

[吃法]早晚2次分服,饮汤汁,嚼食大黄饮片及红枣。

[功效]清热化湿,缓急止痛。本食疗方适用于大肠癌热积气滞引起的腹胀、腹痛、大便干结等症。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